秦国崛起于西方,早在春秋时期就是称霸一方的诸侯国,后来日益强盛,逐渐发展成幅员辽阔、繁荣昌盛的大帝国。当时秦国以西的国家和地区将“秦”“秦地”作为华夏国家的代称是理所当然的。秦朝在西方国家的影响力还有一条通道,即从中国西南部,经过东南亚、到南亚、西亚,然后继续向西传播。在秦始皇以前,秦国早就和西南各地关系密切。
秦始皇为何给中国取名为“中华”?此中华是何意?
首先,我没有听说过秦始皇为国家起名为中华的说法,许是我孤陋寡闻,有不对的地方请指出。我从几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1、中国与华夏。2、中、华是什么意思?中国与华夏“中国”作为一个词出现,是在西周的一个青铜器的铭文中,这个青铜器被命名为“何尊”,铭文有这么一句话: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
大意是说周武王灭商后祭天说:我住到天下的中心,在这里统治民众。可见,在西周时期,中国的意思是:天下的中心。西周天子所在地为天下的中心,这个地方就是中原,也就是最开始的中国。这实际上是特定历史时期,人们对“世界”认识的局限性。华夏这个词,同样出现在周朝。华夏也称为“夏”、“诸夏”,在周朝时,天子为了管理天下,会在“中国”之外分封很多诸侯,那些听话懂礼貌的诸侯,就被称为“诸夏”。
我们把天下看做一个圆,圆心就是周天子的中国,外面一层是诸侯,又分为内臣、外臣,再往外面一圈就是朝贡国,他们没有被周天子统治,但是他们要臣服于周天子。在朝贡国之外,就是蛮夷了,分别是:北狄南蛮、西戎东夷。再往外就是化外之地,差不多就是野人的意思。中与华我们在理解一个汉语词汇的时候,如果单独以词的意思去理解,就会有局限性,这叫“词本位”。
如果想要从根本上去理解,那就应该把词分开,从字的意思去理解,这叫“字本位”。中华这个词,我们要彻底理解,就要从“字本位”分别去理解中、华两个字在汉语中的意思。中: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具有褒义的字,中是一种人文哲学,是仁爱、友善、宽恕、和平的体现。中有不偏、中正、好的意思,比如在“中原”这个词里面,中就是好的意思。
中国人提倡中庸之道:中者,不偏也,天下之大本,故君子务本,本立道生;庸者,不易也,万物之根基,故君子固本,本固速成;中,君子之道的根本。在地理上,中,则是指中原河洛地区。华:华更是一个了不得的字,你翻遍词典,很少能找到一个跟“华”字有关、纯粹的贬义词。华为黑粉就不用抬杠了啊。华字来源于华胥氏,是一个上古姓氏:华胥生了个男娃,叫伏羲,生了个女娃,叫女娲,伏羲和女娲生了个娃,叫少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