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就在决议要发出之前,大臣中出现了一位叛徒:吏部尚书焦芳,焦芳将皇帝准备遣送刘瑾等人的消息告诉了这八人,八人听后立马进宫求见明武宗,在明武宗面前哭得死去活来,追忆当年的美好时光,把矛头指向了司礼监太监王岳,说“如果司礼监的人能够尽忠职守,文臣又如何敢逼迫皇上呢?”明武宗听后立马就怒了,又改变了主意,决定不再遣返刘瑾等人,反而让刘瑾掌管司礼监,张永掌管东厂,谷大用掌管西厂,将司礼监太监王岳送去南京!看到事情发生了如此变化,刘健、李东阳、谢迁知道大势已去,纷纷上书请求辞职,但皇帝唯独留下了李东阳,批准了刘健、谢迁辞职,其余所有参与的文臣不是被杖责就是被降级,焦芳进入内阁,刘瑾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扭转乾坤,八虎不降反升,控制了要害部门,八虎大获全胜。
铲除异己心狠手辣掌管了实权之后的刘瑾继续打击异己,他采取了几种惩罚手段:一是罚米戍边。户部尚书韩文是弹劾奏章的发起人之一,事发后韩文被革职返乡,回乡后没过多久,刘瑾又派人将他从家乡逮捕回来,投入到锦衣卫的监狱,严刑拷打关了几个月,之后又罚米2000石,这差不多是韩文十年工作的俸禄,此外,还令韩文自己去大同交纳,刘瑾看准了官员没钱这个软肋,没事就进行罚米,大臣们被罚得窘困潦倒。
二是去衣梃杖。梃杖是侮辱大臣的一种手段,最初允许受杖之人重毡叠裹,垫以棉衣,这样不会留下伤残,但刘瑾却并不满足这种方式,下令不得垫东西,受到梃杖的人非死即伤。兵部主事王守仁曾经上书皇帝“遭到刘瑾陷害”,刘瑾知道后,假传圣旨“梃仗50大板”王守仁被打得皮开肉绽,晕死过去好几次,之后,王守仁又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就这样刘瑾也没有解气,派人在他回家的路上对他进行追杀,王守仁以为自己在劫难逃,写下一首诗“百年臣子悲何极,夜夜江涛泣子胥”。
他将自己比作含冤而死的伍子胥,但是命不该绝的王守仁运气比较好,趁着杭州深夜假装跳入钱塘江中,最终躲过了刘瑾的迫害。三是带枷发配,为了折磨反抗他的人,刘瑾铸造了150斤的大枷,训练了一支神奇的杖刑部队,可以将板子打得出神入化,据说可以隔纸打青石,青石碎了纸不会破,刘瑾还规定罪无轻重,一律决杖戍边,并且带枷发配。
经过几年的整治,朝廷上下的异己势力完全被刘瑾打铲除,没有人再敢对他说三道四。刘瑾十分贪婪。每年明朝官员进京述职时,他都借机向三司官员(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索贿,一人少的1000银子,多的5000两银子,不给就贬斥,多给的就升职,有一个叫安国的人接了父亲的班儿当了军官,1508年,安国考中武状元,分配到陕西三边当代理指挥使,这时刘瑾问他要钱,安国和同时中武举的60人都拿不出钱,刘瑾便发配他们下基层去当兵,随时听候调遣,禁止擅自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