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中国人从来不太讲逻辑,子非鱼啥的,所以这个“坐”,并不一定是真的坐在地上。这好比说你一天到晚坐在家里不干活,其实你大多是躺在沙发上打游戏的。这个“坐”就是不干正事、不干活的意思。所以,“但坐观罗敷”,就等于说“一天到晚坐在家里不干活”,什么都不干。当然,说“因为”也行。也就是说,这个旁证并不是铁证。
那难道是杜牧鬼畜,发明的一个“网络新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商隐、杜牧这对组合称为“小李杜”,是仅次于李白、杜甫的大咖,那应该会成为无数文人墨客的偶像,会疯狂模仿“刷屏”。那我们来看看其他“粉丝”的作品。先看唐代的。先看顶流大咖,白居易,他应该比小李杜更牛逼,至少名气更大,粉丝更多。白居易《玩松竹》:“坐爱前檐前,卧爱北窗北。
”这个“坐”,如果要说是“因为”的意思,那我就想打人,当然我克制。元稹《月三十韵》:“坐爱规将合,行看望已几。”同上,我克制。孟郊《送淡公》:“坐爱青草上,意含沧海滨。”我们一屁股坐在青青草地上,难道就是因为爱草,更主要是坐着舒服吧?唐彦谦,姓唐,也是唐代,《叙别》:“夜合花香开小院,坐爱凉风吹醉面。
”如果说因为爱“凉风吹醉面”的话,应该更因为“夜合花香开小院”吧?所以,就是坐着爱、享受。欧阳詹《灵岩述旧》:“坐爱云林泉石好,行寻煖谷野桥连。”同白居易,坐、行对仗。梁鍠《诗闻百舌鸟》:“坐爱时褰幌,行藏或驻车。”大致同上。接下来说宋代的。同样先看顶流大咖,苏东坡,唉,好久没吃过东坡肉了。《南堂五首》之三:“他时雨夜困移床,坐厌愁声点客肠。
一听南堂新瓦响,似闻东坞小荷香。”盛唐到弱宋,画风为之一变,不是“坐爱”,而是“坐厌”。书上异口同声说“坐”是“因为”,大致作如下翻译:从前每当夜雨绵绵,我总是烦恼着频频移床,因为讨厌那添人愁闷的雨声,点点滴滴,滴在我满是客愁的心上。如今一听雨打南堂新瓦的响声,似乎闻到东坞那一阵阵小荷花的幽香。似乎很有道理,与200余年前的杜牧遥相呼应,铁证如山。
我们理解作者的意思,一定不能离开时代背景。这组诗作于宋元丰六年,1083年。元丰三年二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达黄州,后来在这里写下千古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其实苏东坡本人,差点就被弄死。由于与王安石为首的新党集团政见不和,苏轼被摁在地上摩擦。结果被沈括,对,就是历史课本上宋代著名科学家,实名举报苏轼借诗歌诽谤朝政,讽刺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