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人们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认为冥王星比地球还大,因此将冥王星归为大行星。由于阋神星的体积比冥王星大,曾经被考虑接纳成为太阳系的第十颗行星,冥王星直径2301千米,是柯伊伯带的主要天体,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在进入21世纪后,人们又在冥王星的轨道附近,先后发现了多颗与冥王星大小相当的天体,其中2003年发现的齐娜还要比冥王星更大一些。
1、为何冥王星会被从太阳系的九大行星里除名?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冥王星由于距离太遥远,在发现初期,所以人们对它几乎是一无所知。即使是在最大型的天文望远镜中,它也仅仅是一个光点,当时人们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认为冥王星比地球还大,因此将冥王星归为大行星。冥王星直径2301千米,是柯伊伯带的主要天体,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
冥王星的轨道是一个非常扁的椭圆,远日点约为74亿千米,近日点为44亿千米,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59亿千米,是日地平均距离的40倍,绕太阳一圈需要漫长的248年。2005年7月,科学家发现了太阳系中最大的矮行星、直径2326±12千米的阋神星(Eris),阋神星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0.27%,比冥王星重约27%。
由于阋神星的体积比冥王星大,曾经被考虑接纳成为太阳系的第十颗行星,但是柯伊伯带发现的天体数量已经超过1000个,实际的天体数量可能超过十万个,而且有一些是与冥王星大小相近的天体。如果全部接纳为行星的话,太阳系的行星家族将不断扩大;如果不接纳,天文学家就不得不对行星的定义做出明确界定,2006年8月,国际天文联合会第26届大会通过第5号决议,更改了行星的定义一颗行星首先要是一个天体,它必须满足(a)围绕太阳运转,(b)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近于圆球)形状(c)清空了所在轨道上的其他天体冥王星由此被降级为矮行星,我们从小所熟知的太阳系九大行星被改写为八大行星。
2、被天文学家除名的冥王星,未来会重回“九大行星”吗?
谢邀,按理说:太阳系内只要是直接绕太阳公转的直系星球,都是太阳的儿女,太阳儿女的卫星,都是太阳的孙子孙女!冥王星,只要是直接绕太阳公转的,就应该重回太阳系的九个直系星系群中,从新成为太阳的儿女才对!因为太阳和冥王星,不会因为一些人类的学者对冥王星,有不同的理解想法,就生气,就不再有相互引力作用力下的公转了。
3、冥王星被降级为矮行星,还能升回来吗?
升回去是不可能得拉,首先,冥王星能成为大行星,是有一定机遇巧合得。当初在发现天王星后,发现其轨道似乎受到其他天体得影响,于是人们将目光放到更远的位置,于是不久后发现了海王星,但是,似乎海王星的发现并没有完全解决前面的问题。因此,人们预测在更远的位置还有颗大的行星,但是,直到1930年,才有人发现了冥王星,
但令人失望的是,冥王星太小了,不足以引起天王星轨道的变化。不过,以当时的技术,发现这么遥远的行星还是让人欣慰的,因此,冥王星成为了第9大行星,然而,在进入21世纪后,人们又在冥王星的轨道附近,先后发现了多颗与冥王星大小相当的天体,其中2003年发现的齐娜还要比冥王星更大一些。因此,人们不得不重新定义了大行星的标准,并从此将冥王星开除了大行星的行列,
4、冥王星是哪一年被踢出九大行星的行列的?
2006年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了“行星”(Planet)的新定义,以及“矮行星”(dwarfplanet)的定义。冥王星符合矮行星而不符合行星的定义,故而其分类变成了矮行星,一同列入矮行星且和冥王星轨道接近的天体是阋神星(Eris),在当时测算不准,科学家认为阋神星比冥王星还大,因此当时讨论它可不可以叫第十大行星。
之所以有这样的争论和最终结果,是因为随着天文学不断发展,人们在冥王星轨道范围不断发展大小接近冥王星的星球,而且根据预测,这样的星球还会有成百上千,为了避免不断出现“十大行星”、“十一大行星”的尴尬,一些人提出“九大行星”只是一个历史名词,而另一些人提出进行更准确的分类,行星这一定义包括以下三点:1、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2、质量必须足够大,来克服固体引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近于球体);3、必须清除轨道附近区域,公转轨道范围内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