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解梦 > 起名知识 > 起名问答 > 什么是兰台延尉模糊小,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什么是兰台延尉模糊小,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2-10 08:05:07 编辑:运气王 手机版

1,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古人云:"文人相轻,武人相重;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意思是,武功虽然有很大的门派之争,但是到底谁第一,出来打一下就知道了.高手之间过招,一般点到即止,然后相互都非常佩服,成为了好朋友!而文人之间的口舌之争却难分伯仲,因此由于各个门派各执一词,谁都不服谁,最后不欢而散了!真正的大师,更希望去理解别人的思想,而不会做自己思想的代言人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2,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译文啊求

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但是却)下笔千言,不知所止。大凡人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的,因此各人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乡里俗话说:“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译文啊求

3,据说李商隐每年七夕都为自己的妻子写首诗有谁能帮忙找下么

《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烛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翦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落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其实 这是《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烛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翦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落花》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copy 楼上的

据说李商隐每年七夕都为自己的妻子写首诗有谁能帮忙找下么

4,谁能给我解释下面相学中的龙鼻是什么样子的

龙鼻,长而丰或高而丰
顶、
龙鼻—龙鼻丰隆准上齐,山根直耸若伏犀;鼻梁方正无偏曲,位至居尊九鼎时。 虎鼻—虎鼻员融不露孔,兰台廷尉亦须无,不偏不曲山根大,富贵名褒世罕夫。 胡羊鼻—胡羊鼻大准头丰,兰台廷尉亦相同;山根据年寿无脊露,大贵当时富石崇。 狮鼻—山根年寿略低平,准上丰大称兰廷,若令狮形真富贵,不然财帛有虚盈。 悬胆鼻—鼻如悬胆准头齐,山根不断无偏倚,兰台廷尉模糊小,富贵荣华应壮期。 伏犀鼻—伏犀鼻插天庭中,山根直上印堂隆,肉不多兮骨不露,神清位立至三公。 牛鼻—牛鼻丰齐根且大,兰台廷尉又分明,年寿不断高且不软,富积金资家道成。 截筒鼻—功中富贵截筒佳,准头齐直不偏斜,山根略软年寿满,中年富贵大成家。 蒜鼻—山根年寿俱平小,兰台廷尉准头丰,弟兄情欠心无毒,晚景中年家必隆。 盛囊鼻—鼻如盛兰廷小,两边尉灶亦员齐,始未赀财俱大盛,功名必定挂朱衣。 猴鼻—山根年寿平且大,兰台廷尉要分明,准头丰红不露孔,虽然富贵恐奸情。 鹰嘴鼻—鼻梁露脊准头尖,又如鹰嘴锁唇边,兰台廷尉俱短缩,啄人心髓恶寻残。 狗鼻—狗 鼻年寿起骨峰,准头兰尉孔边空,此鼻之人主有义,惟嫌窃取济时穷。 鲫鱼鼻—寿年高起如鱼痛,山根细小准头垂,骨肉无亲睛露白,一生衣食主伶仃。 三弯三曲鼻—鼻有三弯为反吟,鼻有三曲为伏吟,反吟相见是绝灭,伏吟相见泪淋淋。 剑锋鼻—鼻梁露脊如刀背,准头无肉灶门关,兄弟无缘子克尽,劳劳碌碌主孤单。 偏凹鼻—年寿低压山根小,鼻面相生差不多,准头台尉些须见,不夭不贫疾见见磨。 孤峰鼻—鼻大无肉灶门开,两颧低小鼻崔嵬,此鼻纵大无财积,若为僧道免哀哉。 露脊鼻—鼻瘦露脊同根小,形容粗俗骨神昏,土无万物皆零落,纵然平稳也孤贫。 露灶鼻—孔大鼻高窍又长,须知家下少衣粮,艰辛受苦多劳碌,未丧他乡实可伤。 獐鼻—鼻小准尖庭灶露,金甲二柜恰似绷缠,徒劳遗荫难居守,四复三番无信义。 猩鼻—猩猩之相鼻梁高,眉眼相挨粗发毛,面阔唇掀身宽厚,宽怀德重贵英豪。 鹿鼻—鹿鼻丰齐准更圆,情宽步急义仁全,惊疑坐起浑无定,福禄增添提自然。 猿鼻—鼻窍小而口颇尖,猖狂轻躁不尊严,性灵嗔怒多忧虑,花果常时手好拈。

5,敝帚自珍这篇文言文的详细解答

原文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译文  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但是却)下笔千言,(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   大凡人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的,因此各人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俗话说:"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
原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译文  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但是却)下笔千言,(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 大凡人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文体,很少有人各种文体都擅长的,因此各人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俗话说:"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注释 轻;轻视傅毅,班固:傅毅、班固均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鲜;很少超:班超。班固之弟,东汉名将。自休:自己止住。自见: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患;祸患里:俗语,民间谚语然;这样之于:与……相比而;可是斯;这休;停止
一、解释下列字在文中的意思(1)然:这样;(2)小:轻视,看不起。(3)鲜:少。(4)患:害处;毛病。二、选出与“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武仲以能属文(介词,因为)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介词,凭借,靠。)c.盖亦以精力自致者(介词,凭借,靠。)d.策之不以其道(介词,用。)有人认为是b正确,我认为不是。三、文中分析“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四、“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在文中是什么意思?现代汉语常用“敝帚千金”、“敝帚自珍”的表达形式,那么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比喻人无自知之明。比喻东西虽不好,但由于自家之物,也看得非常宝贵

6,请问李商隐严格符合格律诗要求的诗是哪首要严格符合格律诗的要求

由李商隐的两首律绝回看掌握格律诗平仄的骨架法我在上月写的一篇小文《掌握诗律的小窍门》一文中,曾重点谈及诗律五项标准中的第五项,即平仄问题,总结了破解这个最令人头疼难题的小窍门。其要义是,1、3、5忽略不计,只看2、4、6字,再加上每句的末字,从首句开始,依据“粘对”原理,搭建起全诗的骨架,谓之“骨架法”。具体的骨架是(以七绝为例): 先看具体句式: a式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b式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c式句:平仄-仄平-平仄--仄 d式句:仄平-平仄-仄平--平 这是最基本的四种句式,以此为顺序,构成七绝的正规平仄格式——abcd式。正式的首句是不入韵的。七律就是把七绝格式重复一遍,即abcd-abcd式。这是七律的正式,只不过七律还有个“对仗”的要求。 变式:两联顺序倒换,变成cdab式。这种变式构成的七律就是cdab-cdab式。 如果首句入韵,末字变成了“平”,解决的办法是,用末句来取代首句,则七绝的正式为dbcd,七律的正式就变化为dbcd-abcd;而变式,七绝则为bdab式,七律则为bdab-cdab式。 将七绝正式的abcd格式中,每句均剔除附着在骨头上的筋肉1、3、5字以后,所剩的骨架就是: a式句:平-仄-平--仄 出句 b式句:仄-平-仄--平 对句 c式句:仄-平-仄--仄 粘句 d式句:平-仄-平--平 对句 这就是最基本的骨架,我们仍把它称为abcd式,这是七绝骨架的正式。七律的骨架就是将七绝重复一遍,即abcd-abcd式。 变式的七绝骨架为:cdab,即: c:仄-平-仄--仄 d:平-仄-平--平 a:平-仄-平--仄 b:仄-平-仄--平 变式的七律骨架,就是将变式七绝的骨架再重复一遍,即cdab-cdab式。 如果首句入韵,则七绝骨架的正式为dbcd,七律的骨架的正式就相应地变化为dbcd-abcd;七绝的变式为bdab式,七律的变式为bdab-cdab式。 概括地说就是:正式abcd,变式cdab;首句入韵,末句换首句。所有奥妙全在这里了。 现在,我们且以李商隐的两首诗来检验我的“骨架法”。 先看他的一首绝句:《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这是一首押“中东”韵的,首句入韵的绝句,各句的2、4、6、7字分别是: (1)坞-尘-槛--清, (2)思-递-重--城。 (3)阴-散-飞--晚, (4)得-荷-雨--声。 我们现在用普通话的语音来读,得到的平仄现状是: (1)仄-平-仄--平, (2)平-仄-平--平。 (3)平-仄-平--仄。 (4)平-平-仄--平。 分析的结果,这首七绝是首句入韵的变式。以首句入韵的变式骨架格式bdab来对照,只有第(4)句的第2字的“得”不符,此处按格式应为“仄”,而现在读出的效果却是“平” 。可是,我们如果考虑到李商隐所处的时空是距离今天已1200余年的远离北京的长安(西安),就不能不为这1/16的误差而发出赞叹了,况且,即使是现在,很多方言里动词的“得”还在发的上声,北京音的阳平在此处于少数地位。 我们再来看李商隐的一首七律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是一首同样押“中东”韵的七律,各句的2、4、6、7字分别为: (1)夜-辰-夜--风, (2)楼-畔-堂--东。 (3)无-凤-飞--翼, (4)有-犀-点--通。 (5)座-钩-酒--暖, (6)曹-覆-灯--红。 (7)余-鼓-官--去, (8)马-台-转--蓬。 我们仍以普通话的语音来读,得到的平仄现状是: (1)仄-平-仄--平, (2)平-仄-平--平。 (3)平-仄-平--仄, (4)仄-平-仄--平。 (5)仄-平-仄--仄, (6)平-仄-平--平。 (7)平-仄-平--仄, (8)仄-平-仄--平。 分析的结果,这首七律是首句入韵的变式。以首句入韵的变式骨架格式bdab-cdab来对照,竟与我们所分析出的结果完全吻合。这可是1200年的时空距离呀!看来,这种“骨架法”还是挺准确有效的。 我在上次的文章中也说过,掌握这种“骨架法”实际上是很容易的事,重复地说,其诀窍如下: 只记住两条—— (1)记住第一句的2、4、6字的平仄:正式——平仄平;变式——仄平仄。有了第一句,再分别按照“粘对”原理推出各句。 (2)记住第7字的平仄。单数句是“仄”,双数句是“平”。这样,第7字就成了:“仄平-仄平-仄平-仄平”的样式,然后,首句入韵者,第一句末字改为“平”。 只有这么两条,平仄问题全在这了,就这么简单。如果能静下心来,只需两分钟,平仄问题一切搞定,何乐而不为呢?何必还要费力来自我宽宥,为自己的慵懒辩解呢? 如果我们能牢固地掌握了这种方法,则心中有谱:自己写诗——循律而行,浑然天成;品评他人——搭眼看穿,标准清楚。
无题二首昨夜星辰昨夜风,画堂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坐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闻到阊门萼绿华,昔年相忘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碧城三首 碧城十二曲栏干,犀辟尘埃玉辟寒。 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处不栖鸾。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 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 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崖又拍肩。 紫凤放娇衔楚佩,赤鳞狂舞拨湘弦。 鄂君怅惘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 七夕来时先有期,洞房帘箔至今垂。 玉轮顾兔初生魄,铁网珊瑚未有枝。 捡与神方教驻景,收将凤纸写相思。 武皇内传分明在,莫道人间总不知。 重过圣女祠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全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坼,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时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高楼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7,经典七言对联七言楹联

一池翠影游鱼乐;三径红香舞蝶忙。 一帘风雨王维画;四壁云山杜甫诗。 一帘花影云拖地;半户书声月在天。 一庭花发来知己;万卷书开是古人。 一庭花影三更月;千里松阴百道泉。 人得交游是风月;天开图画即江山。 万顷洪波闲眉界;九秋鹤举健精神。 万岫烟云迷岭外;千重紫气锁山头。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万卷图书天禄上;四时云物月华中。 扩展资料: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对联
原发布者:sypwqy 经典七言楹联1.一人知己亦已足;毕生自修无尽期。(集兰亭序字)2.一池翠影游鱼乐;三径红香舞蝶忙。3.一即是多多即一;文随于义义随文。(释弘一集华严经句)4.一帘风雨王维画;四壁云山杜甫诗。5.一帘花影云拖地;半户书声月在天。6.一诚有定同葵向;百故皆恬若海容。(集争坐位帖字)7.一亭尽揽山中趣;幽室能观世外天。(集兰亭序字)8.一庭花发来知己;万卷书开是古人。9.一庭花影三更月;千里松阴百道泉。10.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11.一室图书自清洁;百家文史足风流。(集醴泉铭字)12.一路沿溪花复水;几家深树碧藏楼。(集唐诗句)13.一窗佳景王维画;四壁青山杜甫诗。14.一溪烟水明如画;十亩桑田谁并耕。15.一榻梦生琴上月,百花香入案头诗。(林则徐)16.一藏梵声涛在口;满林花影月苞山。(集怀仁圣教序字)17.二分诗景八分画;楼外江声天外峰。18.卜邻喜近清凉宅;与客同参文字禅。19.人有不为斯有品;己无所得可无言。(集兰亭序字)20.人多瑶草琪花气;家有兰台石室书。21.人间清品如荷极;学者虚怀与竹同。22.人到万难须放胆;事当两可要平心。(张大千)23.人品若山极崇峻;情怀与水同清幽。(集兰亭序字)24.人品清于在山水;天怀畅若当风兰。(集兰亭序字)25.人得交游是风月;天开图画即江山。26.八体六书生奥妙;五山十水见精神。集怀仁圣教序字)27.九万里风斯在下;八千年木自为春。(集怀仁圣教序字)28.几枝疏影千秋色;一
.财运亨通全家乐 事业有成满堂春 横批:吉星高照 2.万象更新迎百福 一帆风顺纳千祥 横批:喜迎新春 3.占天时地利人和 取五湖四海财宝 横批:万象更新 4.花开富贵重重喜 运转乾坤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5.一年好景同春到 四季财源顺时来 横批:吉星高照 6.东成西就全家福 南通北达广生财 横批:大展宏图 7.春至百花香满地 时来万事喜盈门 横批:喜迎新春 8.吉星高照家富有 大地回春人安康 横批:财源广进 9.和顺满门添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10.和顺一门生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吉星高照 11.一门天赐平安福 四海人同富贵春 横批:喜迎新春 12.财发如春多得意 福来似海正逢时 横批:万象更新 13.恭喜发财财到手 迎春按福福满堂 横批:欢度春节 14.平安富贵财源进 如意吉祥事业兴 横批:喜迎新春 15.爆竹四起接五福 梅花一枝报三春 横批:万事如意 16.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气盈门 17.荣华富贵盈门喜 福寿唐宋满户春 横批:喜气盈门 18.门迎晓日财源广 户纳春风吉庆多 横批:新春大吉 19.好日子舒心如意 美生活幸福平安 横批:家庭幸福 20.一帆风顺全家福 万事如意满门春 横批:喜气盈门 21.开门迎春春满院 抬头见喜喜事多 横批:辞旧迎春 22.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自千红永开花 横批:欢度春节 23.八方财宝进门庭 四面贵人相照应 横批:大展宏图 24.门迎春夏秋冬福 户纳东南西北财 横批:五福临门 25.年年顺景财源进 岁岁平安福寿临 横批:大展宏图 26.春回大地春光好 福降人间福禄多 横批:春意盎然 27.春到人间人增寿 喜临门第门生辉 横批:新春大吉 28.辞旧岁家业兴旺 迎新年百福呈祥 横批:新春大吉 29.福来小院四季乐 春到门户合家欢 横批:喜气盈门 30.和气盈门迎瑞气 春光满眼映文光 横批:喜气盈门
七言对联: 1:财运亨通全家乐 事业有成满堂春 横批:吉星高照 2. 万象更新迎百福 一帆风顺纳千祥 横批:喜迎新春 3. 占天时地利人和 取五湖四海财宝 横批:万象更新 4. 花开富贵重重喜 运转乾坤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5. 一年好景同春到 四季财源顺时来 横批:吉星高照 七言楹联: 1:一藏梵声涛在口;满林花影月苞山。(集怀仁圣教序字) : 2:二分诗景八分画;楼外江声天外峰。 3:卜邻喜近清凉宅;与客同参文字禅。 4:人有不为斯有品;己无所得可无言。(集兰亭序字) 5:人多瑶草琪花气;家有兰台石室书。 6:人间清品如荷极;学者虚怀与竹同。 扩展资料: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观其形式与内容,与中国早期基督徒有关联。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参考资料:对联-搜狗百科
1.财运亨通全家乐 事业有成满堂春 横批:吉星高照 2.万象更新迎百福 一帆风顺纳千祥 横批:喜迎新春 3.占天时地利人和 取五湖四海财宝 横批:万象更新 4.花开富贵重重喜 运转乾坤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5.一年好景同春到 四季财源顺时来 横批:吉星高照 6.东成西就全家福 南通北达广生财 横批:大展宏图 7.春至百花香满地 时来万事喜盈门 横批:喜迎新春 8.吉星高照家富有 大地回春人安康 横批:财源广进 9.和顺满门添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10.和顺一门生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吉星高照 11.一门天赐平安福 四海人同富贵春 横批:喜迎新春 12.财发如春多得意 福来似海正逢时 横批:万象更新 13.恭喜发财财到手 迎春按福福满堂 横批:欢度春节 14.平安富贵财源进 如意吉祥事业兴 横批:喜迎新春 15.爆竹四起接五福 梅花一枝报三春 横批:万事如意 16.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气盈门 17.荣华富贵盈门喜 福寿唐宋满户春 横批:喜气盈门 18.门迎晓日财源广 户纳春风吉庆多 横批:新春大吉 19.好日子舒心如意 美生活幸福平安 横批:家庭幸福 20.一帆风顺全家福 万事如意满门春 横批:喜气盈门 21.开门迎春春满院 抬头见喜喜事多 横批:辞旧迎春 22.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自千红永开花 横批:欢度春节 23.八方财宝进门庭 四面贵人相照应 横批:大展宏图 24.门迎春夏秋冬福 户纳东南西北财 横批:五福临门 25.年年顺景财源进 岁岁平安福寿临 横批:大展宏图 26.春回大地春光好 福降人间福禄多 横批:春意盎然 27.春到人间人增寿 喜临门第门生辉 横批:新春大吉 28.辞旧岁家业兴旺 迎新年百福呈祥 横批:新春大吉 29.福来小院四季乐 春到门户合家欢 横批:喜气盈门 30.和气盈门迎瑞气 春光满眼映文光 横批:喜气盈门 扩展资料: 对联要求: 1、字数要相等 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 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异位重字”和“同位重字”。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 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桃花流水之曲,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所以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2、词性相当 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 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 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 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 时令(年节朝夕等)、 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 如天文对时令、天文对地理、地理对宫室等等。 3、结构相称 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 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如李白题湖南岳阳楼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色”对“无边”皆为偏正结构。 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4、节奏相应 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如:莫放 春秋 佳日过;最难 风雨 故人来。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楹联知识与赏析

文章TAG:什么是兰台延尉模糊小什么兰台延尉

最近更新

起名知识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