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解梦 > 起名知识 > 算命经验 > 依恋类型测试,RSQ依恋关系量表

依恋类型测试,RSQ依恋关系量表

来源:整理 时间:2024-08-31 07:38:09 编辑:运气王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RSQ依恋关系量表

依恋理论最初由英国精神分析师约翰.鲍尔比(Bowlby)提出。这套原本解释婴儿对父母依恋行为模式的理论,经过延续和扩展,现在多用于成人之间的亲密关系。Bowlby把成人的依恋关系分为四种类型:安全型、恐惧型、痴迷型、疏离型。在亲密关系中,依恋模式会影响人的伴侣选择、恋爱关系甚至婚姻质量。了解自己的依恋关系,对理解自己在亲密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很有帮助。
不明白啊 = =!

RSQ依恋关系量表

2,我想咨询一下关心和安全感在婚姻中的位置没有这两样的婚

。。当然不合适,这样的婚姻以后分居或者打冷战各管各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当然,如果只是需要一个夫妻名分那直接去办一个结婚证自然容易,但婚姻的本质还是责任心,是相互之间给予对方的一种理解,包容和爱心,你们不得不共同去面对生活,去共同承担在社会中更好生活下去的责任。答案来自问问,满意请采纳,如有需要可追问,谢谢您的支持~
反正我接受不了。。。。一辈子那么久。。。
楼主做过依恋类型测试么?第二个是针对“总是很冷漠”这件事,楼主平时的沟通模式是什么样的?你可以举一个具体例子说明。@xiao4
尼玛没这两样那跟大街上随便拉个来睡觉有什么区别
拒绝围观!拒绝看热闹
具体的例子 就比如今天晚上 心情非常糟糕 我说明天想约你吃个饭聊聊天,对方的回答是,你不要总用自己处理不好的事情来烦人...不同意约会我反过来说 其实我就是借口想约你,其实没指望你能解决我的问题,你好朋友心情不好你可以去宽慰,为什么不能关心一下我。对方说我烦,唉!

我想咨询一下关心和安全感在婚姻中的位置没有这两样的婚

3,女朋友有些畏惧亲密关系作为恋人应该怎么办

听起来你遇到的是依恋类型的问题。先来看看依恋类型,再来看怎么解决。(应大家要求,附上测试链接:一分钟测你属于哪种依恋类型?了解你爱人的秘密(国际通用专业测量),请在手机打开。或给公号knowyourself2015回复“测试”)成人亲密关系中的依恋类型1987年,Hazan 和 Shaver第一次把上述婴儿-父母的依恋类型理论放到成人的恋情关系(romantic relationships)语境中研究。他们认为,成人的恋情关系的本质也是一种依恋,它们与“婴儿-父母”之间的依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相似:都会因为另一方在身边,并及时回应自己而感到安全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很紧密,都有身体上的接触当无法“联系”到对方时,都会觉得不安全都会与对方分享自己的新发现都会喜欢对方的长相,相互迷恋,为对方专注都会有一些 "baby talk":用孩子的方式对话他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问卷,来测量成人是哪一种依恋类型:A. 和其他人靠近让我觉得不舒服;让我完全信任他们很难,我也不能允许自己依赖他们。当任何人离我太近的时候,我都会紧张。而通常情况下,别人都希望我能比“让我感到舒服的距离”更贴近他们,他们希望我能和他们更亲密。B. 让我和别人亲近相对来说还挺容易。我愿意依赖别人,也愿意被人依赖。我不担心自己会被抛弃,也不害怕别人离我太近。C. 我发现其他人往往不愿意像我希望的那样,和我那么亲近。我经常担心我的伴侣不是真的爱我,不是真的想和我呆在一起。我希望和我的伴侣非常紧密,但有时这反而就把别人吓跑。结果显示,和“婴儿-父母”依恋类似,有60%的人属于安全型,20%属于“焦虑-抵抗”型,20%属于回避型。不过,从1998年发布的两个研究以来,人们倾向于把依恋类型看成是区间,而不是绝对的分类,可以用一张图来说明这个问题:在人的依恋模式中,和亲密关系相关的“焦虑感”和“回避感”是两个关键的因素。焦虑感高的人,会倾向于担心自己的伴侣“是不是还在那里、是不是及时地回应自己、是不是给予自己足够的注意力”等问题。而回避感高的人,则不太愿意和别人过分亲近。所以我们看到,这两个变量把依恋类型分成了四个区间。(在这里,也回答后台一些很严谨的小朋友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看到,在一些文章中说的依恋类型有三种,而另一些文章中有四种的原因,因为从这里开始出现了四个区间。)
更关爱撒,有信任感就行了
不相信你

女朋友有些畏惧亲密关系作为恋人应该怎么办

4,宝宝是属于淡漠依恋型怎么办

一般来说,依恋关系会在宝宝1岁左右的时候体现出来。通过相关的测试,我们发现婴儿与母亲的依恋关系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安全依恋型,这一类型的孩子会有很强的探索欲望,能主动与别的小朋友分享玩具,友好地在一起玩耍,很少有反常的行为问题。另外一类是淡漠依恋型,这类孩子容易出现外显的行为问题,如攻击性比较强、经常抢夺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欺负别的小朋友等。还有一类叫做缠人反抗型,这种类型的孩子容易出现内隐行为问题,如情绪抑郁、胆小、退缩、缺乏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等。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决定了孩子的依恋类型。淡漠型的宝宝,通常是母亲对宝宝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不敏感,宝宝发出的需求信号总是得不到积极的回应,久而久之,宝宝对母亲的感情也变得冷漠了。缠人反抗型的宝宝,往往是母亲对宝宝的需要和亲近的要求反应缺乏一贯性。她们根据自己的心情,有时对孩子很亲近,有时又很冷漠,使孩子无所适从,对母亲缺乏信赖感,也缺乏在新环境中探索的安全感。 早期的依恋类型对于成人后的安全感、人际关系、信赖感、防卫意识的建立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安全感的缺失,可以造成当事人过度敏感、猜疑,不信任别人,由此会带来人际关系的紧张,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家庭的解体。这些看起来是成人的问题,其实都是与婴儿时期的教养方式有直接关系的。所以,年轻的父母们,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能适应社会、有着健康心态的人,我们是需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的。在早期就与孩子形成安全、健康的依恋关系,是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给予宝宝足够的皮扶接触;及时和正确地回应宝宝的各种需求;经常鼓励孩子独自玩耍和活动,鼓励并示范孩子对陌生人表示友好;对孩子的态度要始终如一,不因心情发生变化;任何情况下,不哄骗孩子。 我会看到身边许多年轻的父母们会选择将出生不久的孩子送回老家由其他亲人代养。许多人认为孩子小,啥也不懂,只要喂饱了不饿就可以了,谁带都一样。我想对年轻的父母说的是:如果你懂得一些心理学的常识,如果你知道婴儿时期,与母亲的分离会在孩子的内心深处产生深度的焦虑,如果你知道这种焦虑甚至会对他成人后的心态也产生深度的影响,我相信你们会对这个问题做出慎重的处理。从我所做的一些咨询案例来看,孩子在早期与母亲分离,对于人的心理发展,甚至个性的形成,有相当的影响。
不知道宝宝除了不认人,与人沟通交流方面怎么样,如果这些方面都没问题,应该没多大关系,我朋友家孩子某些方面也有点像你说的这样,后来确诊是孤独症。 祝宝宝健康快乐!

5,依恋的测量方法

首先,请在安静的环境下完成以下自测量表:1代表完全不符合,2代表较不符合,3代表不能确定,4代表较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1.我发现与人亲近比较容易。( )2.我发现要我去依赖别人很困难。( )3.我时常担心情侣并不真心爱我。( )4.我发现别人并不愿像我希望的那样亲近我。( )5.能依赖别人让我感到很舒服。( )6.我不在乎别人太亲近我。( )7.我发现当我需要别人帮助时,没人会帮我。( )8.和别人亲近使我感到有些不舒服。( )9.我时常担心情侣不想和我在一起。( )10.当我对别人表达我的情感时,我害怕他们与我的感觉会不一样。( )11.我时常怀疑情侣是否真正关心我。( )12.我对别人建立亲密的关系感到很舒服。( )13.当有人在情感上太亲近我时,我感到不舒服。( ) 14.我知道当我需要别人帮助时,总有人会帮我。( ) 15.我想与人亲近,但担心自己会受到伤害。( )16.我发现我很难完全信赖别人。( )17.情侣想要我在情感上更亲近一些,这常使我感到不舒服。( )18.我不能肯定,在我需要时,总找得到可以依赖的人。( )请测完自行统计分数请测完自行统计分数具体来说,成人的四种依恋类型如下:第一种是安全型(secure)或安全—自主型(secure-autonomous),和儿童的安全型依恋基本相同。这种类型的人认为自己是值得爱的,他人也是值得爱和信任的。安全型依恋是一种稳定和积极的情绪联系,以爱情关系中的关怀、亲密感、支持和理解为标志。这种类型的人认为自己是友好、善良和可爱的人,也认为别人普遍是友好、可靠和值得信赖的人。他们十分容易与其他人接近,总是放心地依赖他人和让别人依赖自己。一般来说,他们既不会过于担心被抛弃,也不怕别人在感情上与自己过于亲近。无论我们自己的依恋方式属于哪一种,找到一个安全依恋型的人做自己的伴侣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件好事。第二种是痴迷型(preoccupied),这是给予焦虑—矛盾型的新名称,因为这种类型的人依赖于他人的赞许来获得内心的安适坦然,所以他们过度地寻求认同,沉溺于人际关系。他们认为自己是不值得爱的和没有价值的,但是他人是可接受的,总是努力赢得他人的接纳,并以此支持消极的自我形象。痴迷型依恋的特征是对人际关系怀着混合的情感,这就使人处于爱、恨、怀疑、拿不起、放不下的冲突情感之中,导致一种不稳定和矛盾的心理状态。通常,痴迷型的人总觉得自己被误解和不受赏识,认为自己的情人和朋友都不可靠,不愿意与自己建立持久的关系。矛盾依恋型的人担心他们的恋人并不真正爱自己,或者会离开自己。因此,他们一方面希望能与自己的恋人极为亲近,另一方面又对恋人是否可靠和可信满腹猜疑。第三种和第四种依恋类型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回避型”。回避型依恋常常表现出惧怕亲密关系和拒绝信赖别人的倾向。回避型依恋的人往往在关系未能向好的方向转变之前就开始退缩,他们对爱情多疑且冷淡,认为别人不可靠或过分急于要承诺。结果是,他们觉得难以完全相信和依赖别人,只要有人试图在感情上亲近他们,他们就开始紧张。从根本上讲,他们在回避亲密的关系。恐惧型(fearful)的人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都是消极的,这种类型的成人可能出于害怕被拒绝而极力避免和他人发生亲密关系。虽然他们希望有人喜欢自己,但更担心自己因此离不开别人,而一旦建立了亲密关系,又往往会过度担心伴侣会离开自己,整天提心吊胆。有时想到与伴侣亲密相处时他们就会感到恐惧。而疏离型(dismissing)的人对个人的看法相对积极(自己是有价值的),但是认为他人会拒绝自己,和他人发生亲密关系得不偿失。这种类型的成人会以避免与他人发生联系来作为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手段。他们拒绝和他人相互依赖,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能自力更生,也不在乎他人是否喜欢自己。他们会更关注替代选择,会留心任何可能的其他爱情选择,更容易被新结识的人所吸引。同时,他们往往希望将来的伴侣不给他们提供帮助,因为他们不打算反过来做任何报答。整体而言,安全依恋是以个体能够流畅地表达与依恋相关的经历和情感为特征的,安全依恋使得人们可以更加准确地处理与同伴之间的相似经历和情感,而不安全依恋是以防御性地拒绝或不能够整合与依恋经历有关的各种信息为特征的,这会导致个体与他人之间沟通不畅、对他人抱有消极期待以及自身社会功能出现问题。之后,Brennan, Clark, & Shaver(1998)用维度法来考察依恋风格, 他们认为, 依恋类型可以被概括为回避亲密和忧虑被弃两个维度。回避亲密(avoidance of intimacy)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会影响人们接纳相互依赖的亲密关系的难度和信任程度。在亲密关系中感到舒心和轻松的人,回避亲密的程度就低;而与伴侣亲密接触时烦躁不安的人,其回避亲密的程度就高。

6,成人依恋理论的揭示原因

Ainsworth 的工作很重要,这至少有三个原因。首先,她用实验揭示了在安全和惊吓情境中的依恋行为类型的真实存在。第二,她最早对婴儿依恋类型的个体差异进行了经验性分类。她在研究中发现存在至少三种类型的儿童:在与父母的关系中感到安全的儿童、焦虑-抵抗的儿童、以及焦虑-回避的儿童。最后,她表明这些个体差异与儿童出生后第一年内在家庭中的婴儿-父母互动相关联。例如,在陌生环境中显得有安全感的儿童的父母,一般会及时地对儿童的需要做出反应。而在陌生环境中显得无安全感的儿童(即焦虑-抵抗或回避)的父母常常对儿童的需要不敏感,或者是以反复无常或遗弃的方式照顾儿童。
恋爱关系可能是依恋关系,当代对亲密关系的研究受到这一观点的深刻影响。从这一观点出发至少能得到三个重要结论。首先,如果成人浪漫关系是依恋关系,那么ainsworth 在婴儿-照看者关系中观察到的那种个体差异,也应该在成人关系中观察到。例如,我们应当期望一些成人在自己的关系中感到安全——相信在需要时伴侣会随时出现,并能够依赖于他人和让他人依赖自己。我们也会期望存在与此相反的成人,他们在关系中感到不安全。例如,一些无安全感的成人会是焦虑-抵抗型:他们忧虑于别人不会完全地爱他们,并在自己的依恋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容易产生挫折感和愤怒。还会有回避型成人:他们似乎不太在意亲密关系,可能宁愿不依赖于别人、或不让别人过于依赖自己。 第二,如果成人恋爱关系是依恋关系,那么成人关系的“工作”方式应当类似于婴儿-照看者关系的工作方式。换句话说,促使儿童探索环境的同类因素应当也能够促使成人探索环境,这一因素对于儿童来说即是有一位会及时响应的照看者,对于成人来说则是有一位会及时响应的伴侣。使得依恋对象符合婴儿“心意”(即及时响应、可亲近性)的同类事物,也应当符合成人恋爱伴侣的愿望。重要的是,依恋的个体差异应当会影响成人期中的关系及个人活动,就像它在童年期中产生这种影响。 成人在自己的成年关系中是否有安全感,可能部分地反映着他/她在早年儿童期中的依恋体验。鲍尔比相信,儿童的与关系有关的心智表征或工作模式(即行为和思维的期望、信念、“规则”或“脚本”),是他/她的受照看体验的一个机能。例如,安全的儿童相信别人会帮助他们,因为过去的体验使他得出这个结论。一旦儿童获得这种期望,他/她就会找寻符合这些期望的关系体验,并带着这些信念感知其它关系。按鲍尔比的说法,在一生中,这种过程应当会增进依恋模式的连续性,虽然如果人的关系体验不符合自己的期望,则他/她的依恋模式就有可能发生变化。简单地说,如果我们假设成人关系属于依恋关系,则有安全感的儿童长大后在恋爱关系中也具有安全感。 以上内容以对成人依恋的早期和当代研究为背景,简单讨论了上述三个结论。 那么,我们在儿童身上观察到的同种依恋模式,是否也能在成人身上观察到? 对成人依恋的最早研究,包括对成人依恋中的个体差异间的关联的研究、人们对自己的关系的看法、以及他们对与自己与父母关系的记忆。hazan 和 shaver(1987) 编制了一份简单的问卷,用以测量这些个体差异。(这些个体差异经常被称为依恋风格、依恋类型、依恋倾向、或依恋系统组织差异。)简而言之,hazan 和shaver 要求被研究对象阅读下列三段内容,并指出那段内容最好地描述了他们在亲密关系中的所思、所感和行为: a. 与别人亲密令我感到有些不舒服;我发现自己难以完全信任他们、难以让自己依赖他们。当别人与我太亲密时我会紧张,别人想让我更加亲密,这使我感到不舒服。 b. 我发现与别人亲密并不难,并能安心地依赖于别人和让别人依赖我。我不担心被别人抛弃,也不担心别人与我关系太亲密。 c. 我发现别人不乐意像我希望的那样与我亲密。我经常担心自己的伴侣并不真爱我或不想与我在一起。我想与伴侣关系非常亲密,而这有时会吓跑别人。 基于这种三分类测量的结果,hazan 和 shaver 发现,成人类型的分布情况类似于婴儿。换句话说,在成人中,约 60% 认为自己是安全型(b段)、约20% 把自己描述为回避型(a 段)、另有约 20% 把自己描述为焦虑-抗拒型(c 段)。 这种研究虽然有助于依恋风格和关系功能间的关联,但它不能全面地检验这样一种假设:在婴儿身上观察到的同类个体差异也出现在成人中。(hazan 和 shaver的测量假设存在这种情况。)后来的研究以多种方式考察了这一假设。例如,kelly brennan和同事收集了若干陈述(如“我相信在需要时别人会帮助我”),并统计了这些陈述同时出现的情况。brennan 的发现使人认为,成人依恋模式中存在两种基本的维度。一个关键变量被称为依恋相关焦虑。这一变量得分高的人会忧虑于伴侣是否可亲近、及时响应、注意自己,等等。这一变量得分低的人对伴侣更有安全感。另一关键变量被称为依恋相关回避。这一维度得分高的人不愿依赖别人或向别人开放。这一维度得分低的人更乐意与别人亲密、在依赖别人和让别人依赖自己时更有安全感。安全型成人的原型在这两种维度上都应是低得分。 brennan的发现至关重要,因为对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行为模式的统计学分析揭示出两个功能类似的维度:一个描述儿童的焦虑和抗拒的可变性,另一个描述儿童向父母寻求安全和支持的意愿的可变性(见fraley spieker, 2003a,2003b)。这些维度在功能上类似于在成人中发现的两个维度,这似乎表明,在人生中的不同时期,存在着相似的依恋模式。 受 brennan 的发现以及 fraley 和 waller (1998) 所公布的 taxometric研究结果的影响,当代的大多数研究者使用维度而不是类型,来对依恋现象中的个体差异进行概念化和测量。最流行的成人依恋风格测试工具是brennan、clark 和shaver (1998) 的 ecr 以及 fraley、waller 和 brennan (2000) 的 ecr-r,后者是 ecr的修改版。这两种自我报告工具都为依恋相关焦虑和回避这两个维度提供连续的评分值。 成人恋爱关系的“工作”方式是否与婴儿-照看者关系的“工作”方式相同? 有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成人恋爱关系和婴儿-照看者关系有着相同的作用机制,当然也存在明显的例外。对机场上与伴侣告别的成人进行的自然条件下的观察研究表明,这些成人明显表现出与依恋相关的抗议和关爱行为,并且,他们对这些行为的调节与他们的依恋风格有关联(fraley shaver,1998)。例如,正在告别的伴侣通常会比不会分离的伴侣表现出更多的依恋行为,强回避型的成人比弱回避型的成人显示出少得多的依恋行为。在下面的内容中,我要讨论人们已发现的在婴儿-照看者关系和成人恋爱关系的各自作用方式之间的相似之处。 伴侣选择 跨文化研究似乎表明婴儿的依恋安全模式被普遍认为是母亲最希望的模式(见 van ijzendoorn & sagi,1999)。但显然无法对婴儿进行类似的研究,因为无法询问婴儿是否喜欢能带来安全感的依恋对象。在寻求长期关系的成人看来,潜在约会对象身上的能够使她响应婴儿的照看者品质,如专注、热情和敏感,是最具有吸引力的(zeifman & hazan,1997)。尽管安全感很吸引人,但不是所有成人都与安全型伴侣在一起。一些证据似乎表明,人们最终与之建立关系的伴侣,是那些肯定自己的与依恋关系有关的已有信念的人(frazier et al., 1997)。 安全基地和安全天堂行为 在婴儿中,安全型婴儿通常调适最为良好,即它们较有韧性,与同伴关系良好、招人喜爱。在对成人依恋的研究中也出现了类似的行为模式。总的来说,安全型成人比非安全型成人更加满意于自己的关系。他们的关系有这样一些特点:持续时间较长、信任、忠诚、独立(feeney,noller, & callan, 1994,等),并且,他们更可能以恋爱伴侣为探索世界的安全基地(fraley & davis,1997,等)。对成人依恋的大量研究,是要揭示出能够增进成人的安全感和安全基地行为的行为及心理方面的机制。迄今为止已取得两项重大发现。第一个发现符合依恋理论,即在苦恼时,安全型成人比非安全型成人更可能寻求伴侣的支持。而且,他们更可能向苦恼中的伴侣提供支持(simpsonet al.,1992,等)。第二个发现是,在发生关系冲突的期间及随后,不安全型个体对伴侣的行为做出的反应,加剧而不是减轻了他们的不安全感(simpsonet al., 1996,等)。

文章TAG:依恋类型测试关系依恋类型测试

最近更新

  • 1999年属什么生肖 五行,1999年5行属1999年属什么生肖 五行,1999年5行属

    1999年5行属五行为土,土命,2,1999年出生的五行属什么属兔五行是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3,1999五行属什么年干支已卯兔干支五行土木年命城墙土五行属土也就是土命4,请问1999年生五行属哪一.....

    算命经验 日期:2024-08-31

  • 聚宝楼,聚宝楼这本书怎样内容信息准确吗聚宝楼,聚宝楼这本书怎样内容信息准确吗

    聚宝楼这本书怎样内容信息准确吗2,上海城隍庙聚宝楼地址3,古代什么人家有聚宝楼4,诺亚传说聚宝楼5,单田芳讲过大破聚宝楼吗6,诺亚传说聚宝楼银币怎么下架1,聚宝楼这本书怎样内容信息准确吗读.....

    算命经验 日期:2024-08-30

  • 林天昊,小说人物的姓名男姓最好稀有一些林天昊,小说人物的姓名男姓最好稀有一些

    小说人物的姓名男姓最好稀有一些2,林姓男孩名3,林天昊这名字好吗4,有没有小说的主人公的名字叫林天昊5,昊天商贸有限公司在哪里6,破冰行动林宗辉的结局是什么1,小说人物的姓名男姓最好稀有一.....

    算命经验 日期:2024-08-30

  • 连心眉的男人,连心眉有什么说法吗连心眉的男人,连心眉有什么说法吗

    连心眉有什么说法吗2,连心眉有什么好处或者坏处么3,面相中男人的眉毛双层好不好4,眉毛长在一起的人说明了什么问题5,男子浓眉有什么说法6,男人喝莲心茶的好处1,连心眉有什么说法吗我听老人说.....

    算命经验 日期:2024-08-30

  • 梦里和别人吵架意味着什么,周公解梦梦见和别人吵架梦里和别人吵架意味着什么,周公解梦梦见和别人吵架

    本文目录一览1,周公解梦梦见和别人吵架2,梦见与别人吵架3,梦中和别人吵架4,在梦中跟人吵架意味着什么5,晚上做梦梦到和别人很激烈的对骂吵架意味着什么6,梦见和人吵架7,做梦梦见跟人吵架梦意.....

    算命经验 日期:2024-08-30

  • 命理中正财是什么意识,女孩八字中两正财两偏财什么意思命理中正财是什么意识,女孩八字中两正财两偏财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1,女孩八字中两正财两偏财什么意思2,八字命中已亥为正妻正财是什么意思3,四柱八字十神之正财详解是否富贵就看它了4,她说的这些是什么意麻烦你解释一下你的命理中年干坐正财说.....

    算命经验 日期:2024-08-30

  • 癸卯年,嘉靖癸卯年是哪一年癸卯年,嘉靖癸卯年是哪一年

    嘉靖癸卯年是哪一年2,癸卯年是公元哪一年3,明代成化癸卯年是公元哪一年4,光绪葵卯是哪年5,癸夘年是哪一年6,明永乐癸卯年是哪一年1,嘉靖癸卯年是哪一年明朝嘉靖20年是公元1541年(辛丑年)。嘉靖.....

    算命经验 日期:2024-08-30

  • 额角,额角是什么意思额角,额角是什么意思

    额角是什么意思2,额角什么意思3,额角指的是脸部哪个地方4,额角是什么5,额角的拼音6,额角的意思1,额角是什么意思1.推拿穴位名,左右两侧太阳穴2.人体部位名,发际两端弯曲下垂所呈之角2,额角什.....

    算命经验 日期:2024-08-30

起名知识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