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熹妃真的生了一对龙凤胎吗?
你问的熹妃指的应该是清朝雍正皇帝的妃子,电视剧《甄嬛传》里由孙俪主演的那位吧?在电视剧的第60集,她因为生了龙凤胎而被册封成熹贵妃,我想你指的就是这件事了。历史上的熹妃确有其人,谥号是“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生于1693年,卒于1777年,享年84岁。她十三岁时入侍雍亲王府邸,为雍王胤禛藩邸格格。
康熙五十年生弘历,即乾隆皇帝。雍正元年封为熹妃,雍正八年封为熹贵妃。雍正十三年其子弘历(乾隆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上徽号曰崇庆皇太后。去世后葬泰东陵。关于她的出身,历史上确有争议,有人认为她原本姓钱,是个汉人,也有人认为姓“钱”一说不过是以讹传讹,证据不足。但不管如何,可以确定的是她原本出身不算很高,但母以子贵,最终青史留名。
孝圣宪皇后一生享尽了荣华富贵,她寿数之高,在清代皇太后中居于首位,乾隆皇帝的长寿可能就遗传自这位母亲。《清史稿》记载里她只生育了爱新觉罗.弘历(乾隆)这么一个儿子,没有其他子女。皇家对于血脉源缘向来十分严肃,且从历史角度分析,假设乾隆真有一个双胞胎妹妹,记载上也毫无篡改必要。因而可以断定,“龙凤胎”之说只是小说家言,是拍电视剧的情节需要,没有历史依据。
民间说的龙凤胎用生理学现象怎么解释?
龙凤胎就是一胎生两个孩子,且一男一女。古时男子最尊的是帝,称之为龙;女子最尊的是后,称之为凤。因此讨个吉祥,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大富大贵,所以称一胎双生男女为龙风胎。从生物学上讲,龙凤胎是父亲的两个精子与母亲的两个卵子分别结合而形成的两个不同的受精卵,然后慢慢发育成胎儿。双精双卵不一定就是龙凤胎,也可能是两个男孩或者两个女孩,但是这两个孩子的长相断然不会一样。
根据中国文化,龙和凤都指雄性,那么龙凤胎该怎么解释?
龙凤胎,指的是性别不同的双胞胎。在我国古代,由于龙经常被作为皇权的象征。而我国封建社会的皇帝,除武则天之外,均为男性。所以不论是在文学作品,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性将“龙”视作雄性,刻意的忽略了龙的性别区分。而与“龙”这种生物相对应的“凤凰”,则是以雄凤,雌凰,区分性别。这般理解之下,“龙”与“凤”都是雄性,而将性别不同的双胞胎视作龙凤胎似乎不合常理。
实则这是偏见的理解。我们习惯性的将“龙”与“男性”联系在一起,是产生此疑问的错误之源。龙凤胎中的龙,不是男孩,而是女孩;凤,不是女孩,却是男孩。何出此言,且听我慢慢说来。龙,并非没有性别,只是很少被人们所提及。在传统文化中,雄龙,作为帝王的象征,被人们广为传送。雌龙的形象则比较少见,少见并不等于没有,实则就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只不过不被人所在意罢了。
最被认识所熟知,又被世人忘记真实身份的雌龙,不是《春光灿烂猪八戒》中的小龙女。而是观世音菩萨身侧的童女,也被称之为龙女。而在我国古代,龙,这种神物,只是皇帝象征,与男子并无关系,且历朝历代均不允许臣民自称与“龙”有关的名号,只有皇帝一人可与“龙”产生关系。区分龙的性别,其实很简单。我们常说“龙有逆鳞,触之必死”,逆鳞就是雄龙的象征。
雌龙是没有逆鳞的。《韩非子·说难》记载:“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韩非子,认为龙这种动物,可以驯养、游戏、骑它。可见在韩非子眼中,龙的性格偏向于温顺,柔弱。没有逆鳞的雌龙,在性格上则与女子的秉性相似。凤虽然我国古代将凤凰视作女子的象征。但是单以“凤”而言,自古以来便不是女子的象征。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凤”所代表的往往是男子形象。汉代司马相如的《凤求凰》中有“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之句,司马相如以比兴的手法,将自己比作“凤”鸟,卓文君为“凰”鸟。唐代诗人滕潜的七言律诗《凤归云》, 北宋词人柳永的词《凤归云·向深秋》,都是以“凤”自比,抒发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和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
屈原在《涉江》有“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以鸾鸟凤凰自比。诸如此类的诗词歌赋在我国古代比比皆是,文人才子失意之时,大多以“凤鸟”自比。将“凤”比作男子,作为知名的例子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沧,单福新野遇英主。“水镜曰:“今天下之奇才,尽在于此,公当往求之。”玄德急问曰:“奇才安在?果系何人?”水镜曰:“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