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搬家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一个居住较长时间的房子,大大小小都很多很多的东西需要收拾,占据的时间较长。加上气温很高,搬家非常难受。记得2012年帮朋友搬家,也差不多是7月时候,扛着麻袋跑了几回,感觉身体已经虚脱了。同时,农历六月也是农村最为繁忙的月份,收割小麦、插秧苗都是在这个月份完成的。作为农村人,农业生产是至关重要的。
这个时候搬家,无疑是在“忙中偷闲”,关键是“闲”还不一定有,更何谈找人帮忙了。所以,农村所说的六月不搬家,主要是“热”和“忙”两个要素。综上所述,农村俗语表达了农民建房、搬家的时间禁忌,当然俗语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存在。在现在,技术发达、工具先进,也不一定完全尊崇这个观点。无论是农村市场,还是城市市场,五月房地产依然火爆。
农村俗语“六月苋,当鸡蛋,七月苋,金不换”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在农村的野外有很多很多可以食用的鲜美野菜,这些诸多的野菜之所以受欢迎,也是跟一个字有很大关系的,那就是“鲜”,作为时令性很强的野菜,很多都是在短短的一个时期内,才能够进行采摘,而过了这几天之后,就会变老,变柴,味道自然也是跟鲜嫩的时候无法相比,营养成分也是大打折扣,也就失去了食用的价值,在这些诸多的野菜之中,有一味野菜食用的时间还算得上比较长久一些的,我们这里俗称叫做“米糊菜”,为什么有这种叫法真的不得而知,学名是被称作苋菜。
苋菜根据地域的不同,生长出来的时间也是不同的,很多地区都是在天气渐渐变热之后的五六月份,才会有可供食用的苋菜苗长成,这种野菜在我们这的野外非常的多见,尤其是一些小树林的普遍,和一些村头的空地上,都爱生长出一丛丛的苋菜,当苋菜生长到二三十公分的时候,也是最佳的采集时间,不但鲜嫩,口感也是颇佳,每当遇到这一丛丛鲜嫩的苋菜,几乎是没人会抵住诱惑,都会弯下身去赶紧采摘,这种野菜在过去还被称之为救命菜,在粮食稀缺的年代,这种野菜确实是食用最多的野菜,所以有的老人是不吃这个的,道理很简单,因为过去吃的太多太多了,真的是吃“伤”了。
苋菜小苗时候很好吃,采集回来之后,可以制作很多种的菜肴,我们这里是经常使用开水焯过之后,凉拌,或者是热炒,都是味道独特很鲜美的,苋菜稍稍带一些牙碜的感觉,但并不会影响口感,去年我去农村路过一个沟渠,发现了很大一片的苋菜,拿回来之后用水焯过,控干放进冰箱,记得吃了好久,这个时期的苋菜是认为能够当鸡蛋的,其实也是夸张的比喻苋菜的味道,和营养成分,苋菜确实对于身体极为有利,还有补血的作用,等待一段时间之后,苋菜会长的高大起来,这个时候就只能采集鲜嫩的枝稍和叶子了,但综合来说,苋菜的采集时间还算是蛮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