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据《资治通鉴》载,当曹爽闻听桓范的苦谏良言之时,竟然会做出“我亦不失作富家翁”这样的无耻投降决定,其之昏聩该杀、懦弱无能等窝囊本性,于此则尽数暴露无余!而其最终身首异处、毁家灭族,更在情理之中,丝毫不值得怜悯与同情!2·当时曹魏宗亲之中除大将军曹爽之外的第二号代表人物,就是率数万精锐之师驻守雍州、时任讨蜀护军将军的夏侯霸。
据《三国志·卷九·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载:“霸,正始中为讨蜀护军右将军,进封博昌亭侯,素为曹爽所厚。”三国之夏侯家与曹氏本就一直是亲如一家,且夏侯霸又“素为曹爽所厚”,是曹魏宗亲在军中的重要势力之一。高平陵之变后,夏侯霸独掌一师精锐驻军于陇西,在得知司马氏发动政变灭杀曹爽掌控政权以后,竟然不敢率军与司马懿对抗抵敌,且害怕遭到其屠戳杀害,居然会独自叛国投敌归降于蜀汉。
愚见以为:当时夏侯霸若真敢打着“枚乱平叛”的旗号,率陇西、关中之军东入函关以勤王室,胜负很可能尚在两可之间!因为当时之天下,实并非人人、处处尽皆愿意附司马氏,其初步掌握的曹魏政权仍是十分不稳定,甚至可以说是尚处在动荡飘摇之中,缺的正是有人出面振臂一呼而已!若夏侯霸能够起兵东进,中原群雄群起而应之以禳王事,司马懿何以敢言必胜?可惜的是,夏侯霸不仅未能把握机会登高一呼,反而是被吓破了胆,吓得屁滚尿流丢官弃军而狼狈逃蹿,孤身一人逃亡蜀汉,不得不令人感慨万端,慨叹当年曾经的三国豪雄夏侯渊、夏侯惇之后胆不如鼠、后继乏人啊!3·司马家为首的氏族势力权柄在握,体系日渐完备、稳固。
大将军曹爽被杀并灭其族,安插于各地的党羽迅速翦除干净;讨蜀护军夏侯霸吓得闻风而遁,远逃蜀国;就连其他一些不太重要的曹氏宗亲亦全部清算剔除干净,基本上只留下了一个曹芳充当傀儡皇帝。司马家族是当时中原及北方世族大家的领导者,而曹魏政治势力的发展与世家的合作、支持又有着密不可分的相互依存关系。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均是大权紧握、权柄彪悍,不仅完全把控曹魏政权,更是全盘掌握了关中的军权。
汉末司徒王允之侄、曹魏司空王凌因实在看不过去司马懿父子的专擅朝政,曾秘密联系令狐愚等人密谋,欲图谋立楚王曹彪为帝,后因事泄遭司马师率军征讨,最终王凌被迫自尽;而后曹芳也被废立。司马氏一家的专权擅政、威掌权柄由此则可见一斑。鉴于上述情况,你认为反谓的“曹氏宗亲”还能够反抗司马懿父子?或者说还有一点儿翻盘再夺回权力的可能性吗?我的看法是:别人也许还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可在司马懿手中则绝无可能!因为他不会犯下那样低级的错误,更不可能给对手留下哪怕是一线的机会!(图片来源于网络,有侵则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