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连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为他念《盂兰盆经》,嘱咐他七月十五作盂兰盆以祭其母。目连按佛组指点,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准备百味五果,各种用具,装入盆中,供养十方僧众,其母才脱离恶鬼界,升入天堂。佛祖有鉴于此,推而广之,要求佛门弟子尽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恩情。
农历七月十四鬼节,都有哪些方面的禁忌?
按我国民俗说,一年中有三个鬼节:一是清明节,二是阴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三是阴历十月一日寒衣一节。阴历七月十五是一年中的三个“鬼节”之一。提到"鬼节”有哪些禁忌?各地的习俗不同,在我们地区讲究并不是很多,从老辈上传下来的主要有下面几个禁忌亊项:一,晚上尽量少出门,理由是鬼晚上出来活动,免得招鬼上身。二,如果有急事非晚上出门不行,走路时不要回头,理由是鬼见人回头会认为是你和他打招呼,招引他一起走。
走夜路回到家要跺跺脚,拍打拍打全身再进门,理由是这样可以把跟着的鬼赶走,以免带回家中。三,中元节晚上相互不要直呼姓名,理由以免鬼听到你的名子找你。鬼到底有没有谁也没见过,不过事碰巧了也让人挺疑惑,我举个例子:40多年前我堂嫂生了孩子刚出满月不久,正逢"鬼节","鬼节”到祖坟祭祖是必须的,但是我堂哥是一个什么鬼神都不信,嘴无遮拦的人,这天做了几盘祭菜摆在桌子上,烧上三柱香就说:"老爷老奶的来家吃吧,大老远的我就不去坟莹送了。
农历七月十四有多少地方很注重这个节日的呢?都有哪些风俗?
谢邀!农历七月半,就是传统的“中元节”,我不知道有多少地方注重这个节日。中元节在我的湖北老家称“月半”,俗称“鬼节”。家乡流行一句话“年小月半大,清明说白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每年的“月半”祭祀很重要。要比过年祭祖,或清明节扫墓都慎重。每年只要快入“七月半”了,年长些的老人就互相提醒着,过两天就是“月半”了,大家都说,年年我们都要“打发爹爹婆婆”,还不是为了纪念逝去的亲人们,指望他们的在天之灵,保佑我们年年岁岁平平安安。
他们说的“打发爹爹婆婆”就是过月半的祭祀活动。为什么叫“打发爹爹婆婆”呢?因为一年中的祭祀活动,只有“月半”是必须封“纸壳”的。这“纸壳”里包的是细软的火纸,就是寄给亡人的现金,如今也有包印制的“冥币”。用白纸一包一包包好,然后按照规定的格式,写上接收者的姓名称呼,很有讲究。自己家里把格式称呼搞不清楚,又不会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那就请别人到家里帮写。
月半封这种“纸壳”,涉及面广,家里儿媳妇娘家逝去的父母或别的亲人都要兼顾。各种亡灵根据身份辈份各寄几封,都要考虑周全。这种纸壳封好写好了,都放在一个大的圆形的竹筛子里面。家里还得炒几样菜。据说韭菜、冬瓜、马齿苋这是必须有的。菜做好了,就等傍晚时分,用筛子端着写好的纸壳,放上菜,带一些干稻草。在附近找一处有十字路口的地方,把纸封摆在稻草上,菜也放上,然后就点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