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包含了什么信息?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称四象,亦称四神兽。是古代天体星相中的一套理论,共有二十八星宿。东方青龙统领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西方白虎统领奎,娄,胃,昂,毕,觜,参七宿。南方朱雀统领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北方玄武统领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后人后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融合于易学中,并且付予了特别的含义,东方青龙甲乙木,代表喜庆,酒色等。
上“采”下“甘”读音是什么?此字意为何?
这是一个「香」字!门额上就是「听香」二字。启功也写过这两字:那么,如题主所说:「此字意为何呢」?为什么「香」字要写成从「采」从「甘」呢?有两个原因,简单版本两句话:1、古、今文字演变过程中的讹变简省。这是一种复古写法。2、书法艺术上追求变化、疏密得当、重心平稳。---------------------------------------------------------------------------------如果题主你还是觉得不明其所以然,那我就细讲,你可以往下看,也可以涨一波姿势!!首先,明白两个概念:「隶变」、「古文字、今文字」「隶、楷」书体叫做「今文字」,「甲、金、篆」书体等叫做「古文字」(也有广义概念,将汉代以前的文字都称为古文字)「古文字」演变成「今文字」的过程叫做「隶变」,是中国文字史(书法史)上的分水岭。
以目前出土文物资料来看,最早发生在战国,到秦汉完全定形。「隶变」破坏了古汉字的「画其成物,随体诘诎」的象形意味,对汉字进行大幅度的讹省:好处是提高了汉字的书写速度。坏处使得很大一部分的汉字失去造字理据,偏旁部首的逻辑类推体系被破坏。我觉得隶变对汉字字理的破坏,比今天的简化字要剧烈十倍。比如:「年、季」其实是同源字,在古文字中都有「禾」这个部首,但是后来隶书对「年」讹省以后,完全失去造字理据,变成一个纯粹的记号符。
所以,历史上有学者将「隶书」称为「汉字之贼」,今天,湾湾总是用一些选择性的证据,标榜自己的繁体字如何有「文化内涵」,我是觉得很可笑。当然,这个问题 就另文讨论了。另外,记住一个规律:越常用的字,讹省的力度越大。知道这些概念以后,我们就可以举一反三,很容易理解「香」字的讹变和简省:我们来看一下「香」的古今文字:《說文》对「香」字的解释是:《說文》:「芳也。
从黍从甘。《春秋傳》曰:黍稷馨香。「香」的古文字从「黍」从「甘」:「黍」是谷物的象形字,「甘」象形「口中有一物」,放口里的东西,肯定是好吃的,所以,表示「甘甜」的意思,同是「甘」也是「含」的初文。至此,「香」的造字意图不言自明,而且《說文》说得很清楚,「香」字是「谷物的芳香」,比如:米饭做熟的那种香味!这种香味是不是沁人心脾?我反正觉得闻不够!但是大约在秦汉这段时间,古人为了追求书写的速度,就对「香」字进行了改造,将「黍」写成「禾」,「甘」字古文字本来就像「日」,所以就干脆写成「日」形:这样省去了很多笔画,结构也变得简单,但失去造字理据。
那么,你可能会说,这上面是楷书今文字,不是写的古文字,就算写的古文字,他写的是「采」,并不是「黍」呀?这要分为两个方面来讲:一个是复古写法,非常常见。比如:「诸侯」的「侯」字,有一种复古写法。一个是书法艺术为了追求「结体」上的中心平稳,稍稍做了一点变化,懂书法的人都知道,这种情况非常常见。比如:欧体字的「翼」将「翼」中的「田」写成「甲」,与「共」连起来,使之在「结体」上看起来重心平稳,疏密得当。
我可以估计这位作者创作意图:因为,「香」字下面复古写成「甘」,下面的密度比较密,上面如果写成「禾」,就显得太空了。为了使疏密得当,就在上面加了两点,而这样并不违法书法规则,也不是别字我将两点抹掉,比较一下——显然加「两点」的疏密得当,重心稳固,较为和谐一点:这个「香」字在结体上的小变化,一举三得也。从书法风格来看,我觉得这位作者的字风格学黄庭坚,其次是苏轼,反正像宋以后书法风格多一点。
探索黄帝内经:你是怎么理解“天干化五行”的内在因素的?
谢谢邀请一,天干的来历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天人合一,天似穹庐,天圆地方,在天为干,落地为支。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大元素组成。甲,丙,戊,庚,壬,为五阳干。乙,丁,己,辛,癸,为五阴干。天干五合:甲己化合为土,乙庚化合为金,丙辛化合为金,丁壬化合为木,戊癸化合为火。天干五合即为:金,木,水,火,土五行。
也代表天体中的五大星宿。二,天干的化用轩辕黄帝根据《连山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老阴,少阳,老阳,少阴。便用四象对应四方位,即:北,东,南,西。用四象对应四季,即:冬,春,夏,秋。用四象对应星座:玄武,青龙,朱雀,白虎。用四象对应人体:肾,肝,心,肺。又将四象纳入五行之中,即:甲乙代表少阳为木,丙丁代表老阳为火,庚辛代表少阴为金,壬癸代表老阴为水,戊己代表中为土。
三,天干五行相生相克五行中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反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在黄帝内经里,肾水克心火,肺金克肝木,肝木克脾胃土,心火克肺金。肾水生肝木,肝木生心火,心火生脾胃土,脾胃土生肺金,肺金生肾水。如口苦目赤上火,说明水火未既,肾虚不足,阴阳失衡。三种解决方法:一种是补肾水克心火,还有一种是抑肝木制心火,另外一种就是助肺金泄心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