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世后烧纸期用供品吗,有何讲究。(原创)老人去世后烧纸应该拿供品,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在这一关,为防止阴差在路上为难去世的亲人,家人每天都要给去世的亲人烧纸钱了,以便路途使用,传在六七只要家人在给去世的亲人烧纸祭祀,去世的亲人就能看到家人。
1、人死后为什么要烧纸?
人死后,拿迷信的说法讲,就是人的灵魂去了阴间以后,也会像我们的现实世界一样,方方面面要用钱,我们活着的子孙后代给死去的人烧纸钱,死者他们会在另一个世界收到这些钱,然后供自己享用。其实,这只是活人的一种寄托思念与愿望,借以安慰活人的遗憾而已,弥补活人对死去者的亏欠,这其实是活人对死者在世情感的延续而已,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并不是有神论,所有的丧葬礼仪包括烧纸钱在内,其实就是两大功能,第一大功能就是对死者的心灵寄托,延续情感,让活人获得安慰,让死者在活人美好的愿望下安息,另一种功能就是教育活着的人,尤其是自己的子孙,希望他们将来死后子孙也要对自己那样善待,也就是以身作则,希望自己将来去世后能得到后代子孙的香火供奉。
对这个问题,我个人的看法就是重生不重死,人死如灯灭,烧纸钱等等都不过是形式而已,其内容含义无非就是善待活人,不忘死者而已,只要人活在世上的时候,彼此善待珍惜,至于死后,该怀念的怀念,但不要太注重死后的事情,对于死者那毕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只是做给活人看而已,尤其对自己的亲人,趁其尚在人事,就尽心奉养即可,千万不要等到死后,感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当中,现实中有太多的人,在自己亲人在世时不尽孝,亲人去世了大张旗鼓,盛办丧事,这就是本末倒置了。
2、老人去世后,为什么要烧掉老人的衣服,留给孤寡老人不好吗?
关于这方面我记忆最深的是两个角度:1、无论古代、现代对这个死亡状态是很避讳,源于恐惧或者忌讳等等;2、其实古代人对是否是传染病并无法区别或者都不一定知道开水消毒,甚至限于条件必须更高端消毒,这样肯定引发过更多的大面积问题又不懂原理,少许聪明人判断出原因问题,确无法解决,还不如用烧给亲人用的名义去处理,大家不会与亡者争抢,自然而然不用与愚昧的底层人员解释,避免了很多问题的发生,
3、老人去世后烧纸期用拿供品吗,有何讲究?
老人去世后烧纸期用供品吗,有何讲究?(原创)老人去世后烧纸应该拿供品,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祭拜老人,首先要准备好冥币,冥币买好后,包成封。需要注意的是包封时包单不包双,也就是说要包成单数,然后在封上写符字。符字按老规矩是竖着写,右边先空两个字的位置写上:今当ⅩXX之期化帛,具备黄包(冥币)XX封,奉上(提行顶格)。
中间写收币人的称谓及姓名,称谓是有讲究的。如给祖辈写得写上故祖考△△△老大人(女:孺人)名下收用,父辈将祖考换成显考。男性和女性同上,左先写化帛者的辈分,如孝孙(女)、孝男(女),同辈向哥、姐祭拜,写弟(妹),注意的是,哥或姐与弟或妹化帛则以子女的名义。因为哥或姐比弟或妹大不应化帛,再左边落款为化帛的时间,公元△△年日日最后写上化帛二字。
这也略等于竖式信封的写法,无论包多少封,只在封面写一封就可以了,然后用小绳子挷在一起。如有多个上辈,也可以一起烧但要分别梱,爷爷婆婆可合写在一个封包上,父母可合写在一个封包上。接着就是准备香、蜡和祭品了,祭品可按各地的风俗上供。以上这些都准备好后,就是祭奠仪式了,祭奠时先要净手,净手后将你准备好的冥包、供品供奉在案上,再焚香点蜡,然后按长幼跪拜,并请所祭拜者收取。
最后祭拜结束后,就可焚化了,焚化按老规矩是在坟前或居所举行祭奠仪式和焚烧。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焚化时应该准备好焚化炉,特别注意防火,焚化完成后要待火完全熄灭才能离开,以防发生火灾,以上是老家农村的规矩,因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也不尽同。还是按照自己当地的风俗习惯吧!现在很多城市都不允许烧钱化纸,主要是怕引发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