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将至,农村家里门上挂艾草,哪一天挂最好,为什么。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农村人是非常重视端午节的,端午节之前,在田间地头就有很多人割艾草,因为端午节的时候要用艾草,在端午节为什么要用艾草做香包,煮鸡蛋,把艾草插在门上呢,端午节何时悬挂艾草以及为什么要挂艾草其实端午节这一天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古代的时候大家都会在这一天把包好的粽子投到江中以此来纪念屈原。
1、端午节儿童为什么要洗百草水澡扣绒线挂香囊?
你好,在古时候,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所以,民间就有“端午洗艾澡,百病都赶跑”的俗语。而百草水通常就是指的用干艾叶熬出来的水,艾叶是一种中草药材,在我国,艾叶防瘟疫的说法也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了,现代医学药理也证明了艾草是一种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因为艾草对病菌有着抑制和杀伤的作用,而且对呼吸系统疾病也有着防治的作用,所以在端午这一天,大人和小孩通常都会用艾叶熬水泡澡或洗澡,还有在家门口两边插艾草的习俗,以求除秽灭菌,祛病防病,保一家安康,
2、端午节为什么要插艾?
端午节为什么要插艾?其实在没有端午节之前的中华古代先民,就懂得如何利用艾草来治病防病了。那时候的先民,因为神农尝百草,而了解到艾草可以预防和治疗很多的疫病的,这个和后来的端午节并没多大的关系,根据古书记载,很久以前的先民就摸清了艾草的功效和作用,总的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
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外用适量,供灸治或熏洗用。捣烂如绒,制成艾卷、艾柱,可做灸法之用,可以见得的是,艾草能治百病,祛除百毒的困扰,是一种经济实惠的中草药。在农村大地上分布很广,可以随手而得的制作看病治病的药材,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大家知道在古代,大体上农民和贫困人家都是没钱而缺医少药的,而艾草的多功能的治病疗效正好弥补了劳动人民的需求,而受到广泛的运用与推崇。
艾草也叫艾蒿,属于民间的一种野菜,在南方人可以吃的居多,北方人很少吃艾草,多以入药为主,艾草的奇异的香味,可以驱除多种的毒虫和害虫,起到消毒杀菌的左右。对于劳动人民来说,不花钱少花钱能治大病的药草,自然是喜欢多加,至于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说法,应该和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芒种至夏至之间,天气渐热,各种毒虫和害虫开始活动频繁有关。
3、端午节为什么要戴香包?
古语说:“端午节物:艾花、百索、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银样鼓儿、粽子等等”,佩香囊,避邪驱瘟、襟头点缀。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拴五色丝线,香囊中所用的中草药物,能散发出天然的香气,这种香气属中药学理论中的五臭范畴,具有开窍醒神、化湿醒脾、辟秽悦神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这些药物之所以有芳香气味,是由于其含有大量挥发油,这些挥发油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端午节传统香囊中的香料可以预防感冒、手足口病等,且对防蚊驱虫有一定作用。追溯香包的起源,早在先秦时代,女子用五线制成的饰物戴在头上,到了南北朝时期,就发展为香袋,到了唐代,出现了装有香料的香球,香包的主要原料是雄黄、艾叶、熏草等,其作用在古代被神化了,就如《封神榜》中的小哪吒的红兜肚,有斗邪必胜的效果。
在所有的端午的习俗中,最富于静态美和温馨气息的莫过于制作和佩戴香包,以前医药水平不发达,人们就把具有杀菌作用的雄黄、艾草、菖蒲研成粉末,用布包起来戴在胸前,利用它散发出来的气味驱散夏天的蚊虫。同时,做香包属于女红,也有很多女孩子做来送给意中人,五月俗称毒月,根据风土志记载,农历五月五日为阳极之日又叫中天节,有制造各式各样避邪物的风俗,而在荆楚岁时记,也记载着每逢端午节这一天,以艾草剪成老虎的形状,或者剪裁布做成小老虎,来避除一些有毒的东西,另外风俗通上面记载,用五色彩线系绑在小孩子的手臂上,可使他长命百岁,叫它做长命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