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涉及到王莽的“去二名”制度,这个制度很简单,在王莽窜汉前,人可以随便起名,但王莽却规定:从此以后,都得起一个字的名字,俩字的怎么办,“去二名”!从此以后,所有人的名字都成了单字,如果犯了罪,则会被恢复二字,以示惩罚。三国人物为啥大多数是单字?得从西汉末年的王莽新政说起。
三国里论名字,谁的名字最好听最有内涵?
感谢悟空邀请。《易经.乾卦》:「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比喻同类事物相感而机遇得时。这个形容三国时期的赵子龙,最为贴切。赵云,字子龙,古时名字与表字都有其一定的寓意在其中,而不是很随意。我们看三国时基本上有人物介绍时,先说名再说表字,经常听过“子龙休走”“云长且慢”“奉先何在”“云长别来无恙否”等等,表字称呼更显亲切自然。
在《三国演义》里你能说出多少个人的名字?如何评价他们?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人名可以报出很多,比如开始的董卓,王允,吕布,刘备,孙权,孙策,以及孔融,曹操,鲍信,公孙瓒,张辽,陈宫,夏侯敦,夏侯渊,庞统,关羽,张飞,庞德公,太史慈,周瑜,周仓,关兴,张昭,袁绍,袁术,赵云,黄忠,魏延,蒋干,甘宁,凌统,纪灵,水镜先生,刘表,蔡瑁,蒋干,曹植,曹丕,曹璋,曹仁等。
一部三国演义,时间大概86年左右,名人有几百上千,人物性格也皆不相同。三国时代时间跨度虽然不大,但是人物纷繁,讲述不尽。数不胜数。这里只能略举例了,因为也写不完。(曹操雕像)(孙权雕像)这里也写不完,道不尽。分为前期,分为中期,分为末期三个阶段人物。
评价历史人物是很难的,也不大好评论,只能用一句话来说吧~各归其主,各保其君而已。其实,有些事情是很难说得清的,如果董卓不乱政,也不会有东汉末年政治混乱,军阀四起的状态。其实,还是黄巾起义把东汉王朝的统治打废了,不然中央集权军队力量强大,各地军阀反而不容易起事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