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水 > 风水知识 > 风水问答 > 火形相是什么意思,三身果报自凡根佛首终于要回来了么

火形相是什么意思,三身果报自凡根佛首终于要回来了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1-04 11:40:44 编辑:运气王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三身果报自凡根佛首终于要回来了么

佛的三身:法身、报身、应身 法身:是拿所有一切法平等的“真实性”来做的“本体”的。不可以把形色相貌来拘泥的。 报身:是因为所修的种种功德,修得太长久了,积得多了,现出这个极庄严的身体的形相来,享受快乐的报应。这种报身,只有大菩萨能够看得见,凡夫是看不到的。 应身:因为众生的根机缘分感应了佛,所以变化出这种身体的形相,到世界上来度脱众生的。 六界则是地、水、火、风、空、识,前两句的大略解释,即是:佛性起自凡根、万般水过无痕;善逝,就是如来十号之一,佛果修成即不执相,因此便无所谓的本相,如此世间万物枯荣、形体生灭,无所著相,意即诸法本空、因缘本空、便是佛法的真谛。 帝如来
支持一下感觉挺不错的

三身果报自凡根佛首终于要回来了么

2,佛经中相是什么意思

呵呵,过分专注叫执,相是指除了本体外的一切表面的东西,是可以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受得到的东西。 《佛学大词典》是这样解释的:梵语laks!an!a。即形相或状态之意;乃相对于性质、本体等而言者,即指诸法之形像状态。大乘入楞伽经卷五刹那品(大一六·六二○下):此中相者,谓所见色等形状各别,是名为相。另据大智度论卷三十一所载,一切法有总相、别相二种。总括而言,无常等为其总相;别而言之,则地为坚相,火为热相,乃至色等之形状各别,而皆有其特殊之相。又以性为物之本体,相则为可识可见之相状。大乘起信论言真如有体、相、用三大,所说相大者,谓真如之自体,有大智慧光明、遍照法界、真实识知等诸功德义,故称为相大。此外,大毗婆沙论卷三十九等称,一切有为诸法皆具有生相、住相、异相、灭相等四种变化,称为四相。大智度论卷三十一谓,诸法之相有:有相、知相、识相、缘相、增上相、因相、果相、总相、别相,及依相等十相之别。十地经论卷一则举出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等六相。大乘起信论则分别为有相、无相、非有相、非无相、有无俱相、一相、异相、非一相、非异相、一异俱相等。此外,在因明(论理学)中,则有因三相之说。〔入楞伽经卷七五法门品、大智度论卷二十九、瑜伽师地论卷七十二、显扬圣教论卷六、成唯识论卷二、卷五〕

佛经中相是什么意思

3,火本原说的定义是什么

赫拉克利特在留存至今的著作残篇中明确表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一切转为火,火又转为一切。有如黄金换成货物,货物又换成黄金。”赫拉克利特认为,火通过浓厚化而变为气,进一步浓厚化则依次变为水和土,这是“下降的道路”;反之,土通过稀薄化而变为水,进一步稀薄化则依次变为气和火,这是“上升的道路”。而“上升的道路和下降的道路是同一条路”,它们表现的都是火与万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他用“生”与“死”这两个概念来形容火、气、水、土之间的相互转化:“火死则气生,气死则水生。——土死水生,水死气生,气死火生;反过来也是一样。”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赫拉克利特与米利都学派一样,坚持用某种无定形之物来说明世界的产生和变化。不同的是,他把万物的本原规定为火。但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说”的创新意义并不在于用另一个不同的东西来说明万物及其转化,而在于强调了这种转化是按照“一定的分寸”进行的,亦即在不断转化的“无定形”原则巾加入了“有定形”的原则。火的燃烧当然是无定形的,但由于燃烧有“一定的分寸”,它又是有定形的(如“火苗”、“火舌”),表现为一个无定形和有定形相统一的过程,即无定形的火在燃烧中自我定形,从而实现了米利都派和毕达哥拉斯派的两种对立哲学原则的综合。火是变化无常的,始终处于不断转化的过程中(“活火”),但其“分寸”、“次序”、“周期”、“必然性”等却是永恒不变的,是世界万物所遵循的普遍法则。这种永恒不变的普遍法则又被赫拉克利特表述为“逻各斯”。
燃烧。

火本原说的定义是什么

4, 人生丑态 千奇百怪

宣化上人开示=人之欲望无止境=三毒是害人的魁首 人之欲望无止境 一九八三年十月十六日 人人皆有贪心,贪财、贪色、贪名、贪食、贪睡。贪而无厌,没有停止的时候。看见美丽的颜色,美丽的形相,悦耳的音声,香甜的美食等等,就著迷了,必定设法得到手,才肯罢休。 为一时之享受,则用不正当手段来争取,造成终生遗憾之事,多么可惜呀!所以古人说:知足常乐,能忍自安,诚哉斯言! 小朋友!读书的时候,要努力读书;游戏的时候,要尽情游戏。不可偏在一边,要平均发展,对身心才有益处。佛家说:不偏空有二边,是为中道。你们要保持中庸之道,不要太过,不要不及,恰到好处。 在读书时,不要想我为什么要读书?喔!为赚钱。为什么要赚钱?喔I为享受。为满足物质的享受,这就是舍本逐末,舍近求远,把做人的根本忘了;怎样孝顺父母?怎样恭敬师长?怎样敦品立德?怎样做个好人?统统都忘了。所以世界坏的病源,就是从欲望无止境而来的。人人能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世界就没有苦恼了。 各位同学们!将万佛圣城六大宗旨作为处世的目标,深深体验,深深了解,就能和一般世俗人不同。也不争名,也不夺利,能这样就没有一切的烦恼和痛苦。 你们将来要担当移风易俗的责任,把坏世界改变成好世界,怎样改变呢?要用仁义礼智信五常来改变,成为新天地,这叫做安天立地。 三毒是害人的魁首 人有贪心,永远不快乐。若是不贪,就有快乐,所以要止贪。贪心有如无底坑,填之难满嗔恨生。五欲纷陈颠倒想,痴然不觉法器崩。因为贪心起,多少人为它身败名裂!多少人为它国破家亡!它是害人的东西,不可不谨慎。 嗔要化为乌有,嗔火能烧毁一切功德。所以修道人首先要修忍辱波罗蜜法门,修到炉火纯青的时候,就能化嗔成慈。嗔好像水变成冰,我们要把冰化成水,水能利益万物。 痴要破除,智慧现前。我们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妄想?就因为太愚痴。愚痴的原因就是无明,无明发动,催起欲念,发生痴心妄想,想入非非,理智控制不了感情,就发生颠倒事,这是太危险,容易失道业。要把妄想除掉,愚痴自消灭。 总之,息灭贪嗔痴,.何时将三毒消除殆尽,何时能身心清净,就没有烦恼。没有烦恼,则得轻安的境界。届时,无忧无虑,无挂无碍,多么自在,多么逍遥!这个意义很深远,希望各位仔细琢磨一番,研究明白,受益匪浅。..
因人而已。幸福的婚姻都是有相似的故事,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 离婚,是人生最大的败笔。

5,煞在风水中什么意思

风水学中的“煞”是一个统称,是风水师对住宅风水不利因素的一种称谓。“煞”一般可分为三种。一:形相可以见到的甚至能触摸得到的“煞”。如:屋角、路冲、铁塔、电线杆、烟囱等形状不佳的物体。二:无形相可见的飞星理气的“煞”。即九宫中的四种不利飞星。1:二黑巨门星,为病符星,五行属土,主疾病、瘟疫。2:三碧禄存星,五行属木,主口舌纷争。3:五黄廉贞星,五行属土,主凶灾祸患。4:七赤破军星,五行属金,主灾伤盗贼,以及官非或手术之灾。上面的四种飞星“煞”气,一般都是处在失令之时体现出来的。它们所造成的影响各有不同,都是因组合后与其它飞星产生了生克制化的关系后,而产生了一种新的变化。这种变化会使其本身所带有的“煞”气增强或减弱。三:理气和峦头结合而构成的凶煞。实际上就是前面两种组合而产生的一种特定的凶煞。一般来说这种凶煞的影响力相当大。这种“煞”气一般多出现在房屋大门和窗户的方位,因为整个房屋唯有这两个方位是与外界相通的,也就是只有这两个地方是接收宅外的空气和阳光的。如果宅外峦头或房屋尖角以及其它不利物体与斜路冲射到房屋的大门或窗户,自然会构成宅外凶煞。同时此大门和窗户上宫位的飞星组合恰好形成理气上的“煞”气时,这种“煞”的影响力会更大。一般来说,这种“煞”是比较忌讳的。所谓“峦头无理气不灵,理气无峦头不验”。
1,什么是煞气?人们在居住环境中出现怪异物体和不良气体,将可能影响人们日常生活所产生的不良气体,将可能影响人们日常生活所产生的不良信息称为——煞气。它分为有形和无形,如霉气,在玄学里应是阴气聚集之地,久之则生霉。在易经里,霉气被喻为时运不正。按人体七轮所述,霉煞气是个玄学名词,指比邪气更为凶恶的一种。如:1、形煞:为有形之煞,如鸡咀煞,反弓煞,穿心煞,屋外之十字路口,天桥,奇形怪状之山石,树,路等。2、味煞:有发霉或一切难闻气味都为气味煞。3、光煞:屋内光线不足或光线太强都会产生不良影响,玻璃镜,屋外之霓虹灯也是光煞的一种。4、声煞:嘈杂声,难听之流水声:怒吼之风声5、理煞:理气之煞,如飞行之二五叠临,三七同见等。6、色煞:家中黑色多则阴气过盛,红色过多则精神紧张,又门对门之颜色亦有相生相克之关系。更重要者,必须配以宅主所需之颜色。7、磁煞:磁力对人之大脑影响甚大,如发射塔、高压变电站等。而风水主要是根据磁场之变化而计算出对人之吉凶。对这些自然界山、河等形成的煞气,如不及时化解,将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家业财运不顺,家庭不和,严重的甚至有凶灾人祸。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把古人的避凶趋吉的方法传承至今是为了造福子孙后代,更好的向繁荣昌盛的幸福生活迈进。2,什么是化煞1、形煞:将自然界中的山、河等不同形状和异物形成的形煞,运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制化等平衡原理,使大煞避之,中煞化小,小煞化了。如桃花劫,蜈蚣煞用金公鸡来制化;枪煞路冲,用桃木八卦镜或泰山石来化解:屋内煞气太重,可用罗盘来化解;犯五黄煞,用铜铃和鲁班尺来化解等。2、神煞:在天干、地支五行中,相刑、相冲、相害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都是神煞。“化煞”是根据凶煞的五行,用于其相生相亲的五生来化解。据《择吉汇聚》说:“如煞属木,用火属使木生火而生火,则贪生忘克反为恩中之恩”。由此可知,东方寅位的凶煞,可用甲日,年月日时都为甲更妙,因为甲属木同类相亲,甲禄又在寅,煞就能转为吉。化煞与制煞相比,具有温和的性质,犹如心德服人,民间有“制煞不如化煞高明”的说法,所以一般要遵循“大煞避之,中煞化之,小煞不忌”的趋吉原则。总之,“化煞”是根据凶煞的五行,用于其相生相克的五行来化,常言道:“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就是这个道理。

6,佛家所说的四大皆空什么意思

四大皆空 一般人因为不认识佛教,再加上以讹传讹,经常对佛教的思想义理,乃至名相用语等,产生许多误解。譬如佛教所讲的“四大皆空”,往往被世人误以为酒、色、财、气叫四大,因此戏称那些不贪酒、色、财、气的人是“四大皆空”。其实“四大皆空”是佛教对世界和人生现象及本质上的说明,它所蕴含的深奥义理,以及它与我人关系的密切,实非一般仅知追逐酒、色、财、气之徒所能理解。 贰.四大的意义及功用 四大是指地、水、火、风等结合物体的四种元素: 地大:以坚硬为性,能支持万物,不使坠落。 水大:以潮湿为性,能收摄万物,不使散溢。 火大:以温暖为性,能成熟万物,不使坏烂。 风大:以流动为性,能生长万物,调节畅通。 宇宙间的森罗万象,没有一样不是仰赖地、水、火、风等四大元素结合而成的。譬如一朵花的绽放,要有肥沃的土壤,土壤属于“地大”,水分、日光、空气,这些就是“水大”、“火大”、“风大”,如果缺少一大,花儿就不能盛开怒放了。 又例如由泥土烧成的杯子,泥土是属于地大,泥土掺和水,加以火烧,故有水、火二大;再经由风吹成固体而为杯子,故有风大。 有情众生的色身,也是假四大和合而成,以贵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为例,人体的毛发爪齿、皮肉筋骨是坚硬性的“地大”;唾涕脓血、痰泪大小便是潮湿性的“水大”;体温热度是温暖性的“火大”;一呼一吸是流动性的“风大”。人之所以能生存,就是因为四大和合,如果身体有一大不调,就会呈现病相。例如: □身体苦重,坚结疼痛,枯痹痿瘠,这是地大不调的病相。 □全身膨胀,肤肉浮满,这是水大不调的病相。 □全身烘热,骨节酸楚,呼吸乏力,这是火大不调的病相。 □心神恍忽,懊闷忘失,这是风大不调的病相。 如果身体的四大分散,有情的生命就会随着死亡。根据经上记载,一般人在临命终时,有下列三种征候: □地大增上:因肉体或骨骼的毛病而死亡者,在临终时,觉得全身像大地缓缓的陆沈于海中一样,产生一种很大的压迫感,如同“地大落入水大之中”。 □水大增上:因血液循环系统不顺畅而死亡者,在临终时,先是觉得全身有如浸在水中一样冰冷潮湿,然后感到像火烧一般的高热,如同“水大落入火大之中”。 □火大增上:因呼吸系统障碍而死亡者,在临终时,觉得身体像是在暮色野火中燎烧,一阵烈风吹刮,碎为微尘,片片烟飞灰灭,如同“火大落入风大之中”。 叁.四大何以称“大” 宇宙世间一切物体,都是由地、水、火、风等四种元素构造而成,积聚四大即可生成物质,因此四大又称能造之色、能造之大种。以具有下列三义,所以称之为“大”: □体大:四大种的体性广大,遍于一切色法,故有“体大”之义。 □相大:四大种的形相广大,例如高山、深海、大火、飓风等,都是四大之相,故有“相大”之义。 □用大:四大种的事用广大,有了四大,才能使人体的器官发挥功用,有了四大才能长养万物,故有“用大”之义。 依《俱舍论》的说法,四大具有假、实的分别,即前文所说的坚、湿、暖、动四大,是实四大、性四大;而世间所谓的地、水、火、风,则是假四大、事四大。实四大属于身根之所触,为触处所摄;假四大则属于眼之所见,为显色、形色所摄。 肆.何以“四大皆空” 四大虽然通于一切色法,但在不同的色法中,因为其中之一较为增长,所以世间上就有了林林总总的森罗万象。例如:山岳等坚物之中,地大较为增长;河海等湿物之中,水大较为增长。另外未显的三大,仍潜伏在其中,静待其他条件因缘和合而显现其相用。例如:流动的水在温度寒冷到摄氏零度以下时,就会凝结成固体的冰,成为地大;当温度加热到摄氏一百度以上时,又会蒸发成气体,成为风大。 就人体而言,四大不调,百病丛生,四大离散,则身躯坏灭,这时,我们的身体又在那里呢?所以,无论是世界万物,或是我人的身体,都只是四大和合而成的假相罢了,并没有一定的实体。不仅如此,四大的本身主要是指坚、暖、湿、动四种特性,遇缘就会生起变化,因此,这些特性的当体也是了不可得。“四大皆空”,就是指宇宙万有均无实体的真理。 伍.结语 一般人因为不能了解“四大皆空”的道理,往往在生活上产生了很多痛苦。例如:看到沧海桑田的变化,目睹亲朋死别,就感到忧伤不已,甚至,将自身以及身外之物执以为我和我所有,因此为了爱惜自己的身体,追寻外在的装饰;为了娱乐自己的六根,向外驰求声色犬马;为了维护既有的名位权力,不惜造下恶业,为了获得更多的财物货利,在五欲尘劳中备受煎熬。 佛陀告诉我们“四大皆空”的真理,目的就是要我们了知物质世界的虚幻不实,从而返观自照,在心灵上开发无尽的财宝,在精神上寻得永恒的幸福。
万物是由地水火风这四种元素组合起来的,这四种元素本身也不存在,没有实体,譬如电视上的图案,都是三原色组合的而已
是指宇宙四大元素地、水、火、风!
相当于现在的“神马都是浮云”

7,怎样才能明心见性

楼你您好!一个人明心见性了,那他就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了。此意义已超越了“意义”两字带给人的感受,非任何语言任何形式所能表达,只有本体开悟才能触及,愚人不才提供一些拙见供您参参考!明心见性实为一体,心为用,性为体,见性自然明其心。如火通明为其性,炽焰燃烧为其用,如山坚固为其性,筑城垒沟为其用,又如水无孔不入为其性,滋润万物为其用。我们的心会快乐,高兴,痛苦,悲伤,此皆是“心之用”,那我们心的性质是什么呢?楼主暂且可以把他认为是意识形态的一种空,但这是以我们正常的语言思维和意识所不能及的。我们心真正的性质是非思维非意识的,无所有无所不有,无所为无所不为的,不能用任何形容。 我们伟大的释迦摩尼佛住世时已说过:“众生皆因无名烦恼而不能证其性”在我们没开悟之前,我们的思维意识皆是无明,以此无明妄心为心,以此无明妄觉为觉。受赞誉,心就会高兴,受歧视,心就会悲伤,接触自己喜欢的事心就会开心,接触不喜欢的事情心就会痛苦,此皆是无明习气。而我们真正的心从未受其触动过,心经有云:“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楼主的真心亦复如是。楼主我做个比分,你在接触一些可以让你产生极致痛苦和悲伤的事情时,事情尽管施加在你身上了,但是你当下关照自己的心,本来会痛苦的时候,你不以痛苦去面对,本来会悲伤的时候,您不以悲伤去面对。但是请楼主您这样想一想,虽然您在压制自己的情绪,但是时间是不是还是这样过去了,您如果不悲伤不痛苦的话,时间是不是一样过去了?您的人还是活着,心还是在吧,楼主如具慧根,当下即悟“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之本觉心性。愿楼主与十方一切众生早闻佛法,早悟正道。南无阿弥陀佛。
请看元音老人《略论明心见性》一文。 (节选)明心见性一词简约总括地解释起来,就是:从究明人们的心(本心)的形相与作用,而彻见、领悟、神会生命的根源——性(本性)之妙体与真理,以觉醒迷梦,而了生脱死,证大涅槃。它的意义详细分析起来,至为深广,因为它是这一代时教的精髓所在,可以说三藏十二部都是它的注脚。现在我们只能择其精要者约略言之。在未讨论明心见性的内容与如何明心见性之前,首先让我们来把心性的轮廓勾勒一下,以便易于著手分析讨论明心见性的意义。那么心是什么? 性又是何物呢? 原来所谓心者,并不是我们胸膛里的肉团心,而是我们对境生起来的念头和思想,佛经称为六尘缘影,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落谢的影子,简称曰集起为心。意思是说,我们本来没有心——思想和念头,而是由于有色等境在,才从各别的境缘上领受它的形象,产生认识,分别它的同异,安立名字,发生爱嗔,取舍,造作,才生出种种心念。这心是和环境集合起来而生出的,不是片面单独起的,所以称为集起为心,也就是现代学说所谓思想是客观环境的反映。要详细谈它的形象和内容,法相宗《成唯识论》说得很清楚,它可以分为八大心王和五十一心所。这里为了节省时间和篇幅,不详细说它了,请读者自己去研读《成唯识论》吧。心既如斯,性又是何物呢? 性是生起心的根本,是心的本原。现代学说认为,它是生起心的能量。没有它,对境生不起心来。我们之所以能对境生心,全是它的作用。它是无形无相的,所以眼不能见,但它能起种种作用,故确实是有。古人比为色里胶青,水中盐味,虽不可目睹,但事实上确实在起作用,在佛经上它有很多异名,如一真法界、真如、如来藏、佛性、真心、大圆胜慧等等。只因众生迷而不觉,不知有此妙体,无始以来,只与生灭和合,变为妄心。故心性原是一物,如水之与波,不是两回事。现在世界得以飞跃前进,全靠自动化,而自动化又靠热能,无有热能,即无动力;无有动力,一切都是静止的,死的。同样,我人之所以能思考、工作、创造发明等,也靠体内的动力,而这动力就是性的作用。所以性虽不能眼见,但确实在起一切作用,犹如电虽不能目见,而一切照明、发动等等都是它在起作用。佛经内称性是体,心是用,性是理,心是事。但宗下常两者混用,称心为性,称性为心,我们只要洞悉它们的底蕴,搞清它们的分野,也就不至为之混淆惑乱了。明白了心和性的形貌和定义,就须进一步探讨性——生命的根源——何由缘境而生心? 境又因何而生起,以致生死缠绵不断? 更须明白,明心见性的含义包括些什么? 怎样才可以明它、见它,出离生死? 现在让我们分为五节,详细讨论一下。……
楼主您好! 就您所问,末学提供一点个人浅见供您参考: 什么是明心见性? ---------------------------------------------- 明心,就是第六识触证第八识。这里,能明的是第六识(意识),所明的心是第八识(阿赖耶识)。 见性,有两种含义: 第一种等同于明心:这里的“性”,是佛性的第一种含义“成佛的可能性”:这就是指第八识真心(《坛经》中叫做“自性”)。这种含义,也是禅宗典籍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明心与见性是之同一件事。 第二种含义却是“眼见佛性”,这里的“佛性”,不再是指真心。而是指真心显现出来的相用。这个含义中,真心为体,佛性为用;比如灯与光:灯为体,光为用。二者非一非异。 这种含义中,明心是第七住位,见性却最起码是第十住位;明心相当于禅宗的“破本参”,见性相当于“破重关”。第七住位以上的菩萨,没有一个不明心的。但是,直到九地菩萨也不一定见性(十地菩萨必须见性)。 ===============================如何明心见性?----------------------------------------------此处按“明心见性”等同于“明心”来说(因为眼见佛性离凡夫太遥远)。明心的境界是一切二乘人所不能知,学人切莫以为轻易。以下是个人总结的,明心应当具备的条件,仅供参考:一:发菩提心,愿成佛道,愿渡众生。(只要是学佛,必以发菩提心为始)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积累足够的福德资粮)三:熏习大乘经、论,对“真心”的概念有一个正知见。(提升“慧力”) 四:学会看话头。(“动中定力”的锻炼)五:成就看话头。(成就“动中定力”功夫) 六:“见山不是山”境界,等待“疑情”出现。(即禅宗“黑漆桶”的境界,此时,常常会对外境失去觉知;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七:用看话头功夫“参”这个疑情。(继续持续上面的情形,用看话头的“思维观”体究这个疑情) 八:遇真悟善知识设“机锋”引导。(除非已悟菩萨再来,极少有自参自悟能够明心。而值遇真悟善知识,与学人福德资粮的积累密切相关)九:开悟明心。(意识心触证真心。将所悟上呈真悟者,由其印证所悟是真是假,并自我印证于般若经典、禅宗1700则公案,确认无误。)
实修,才能明心见性。至于修禅还是净,修律还是密,那就看个人的因缘了。

文章TAG:火形相是什么意思形相是什么什么

最近更新

风水知识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