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水 > 风水知识 > 风水经验 > 妄断弥空是什么意思,妄断有这个词吗

妄断弥空是什么意思,妄断有这个词吗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2-10 12:49:17 编辑:运气王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妄断有这个词吗

妄自判断 这个意思。

妄断有这个词吗

2,妄断什么意思

冲动地下结论
解释:不要问别人什么是耻辱卑贱的行为,肆意断章取义纲纪人常,颠倒伦理而不知羞愧。

妄断什么意思

3,浩气弥空 是什么意思呢代表什么含义

也就是说,“去”可表空间意义上的位移,也可表时间意义上的发生。 从整首诗的意思来看,“去留肝胆两昆仑”中的“去”,应是时间意义上的“去”,而

浩气弥空 是什么意思呢代表什么含义

4,西南放天鹤美女娶家过此生都幸福求大师解释解释啥意思

大概是要你在西南方做出一些善事,才能抱得美人归,而这些善事并不一般,放仙鹤,只有遇到了才能明白所谓的仙鹤到底指的是什么?人?物?个人的机缘,不是可以妄断的。
这个应该不简单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5,楞伽经中的五无间业是什么意思

无欲无求,比喻义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如世尊所说五无间业,是哪五种?如果作了此业,定堕阿鼻地狱。  佛说:好好听着,当为你等讲说。  大慧说:是的。  佛对大慧说:五无间业者,所谓杀母、杀父、杀阿罗汉、破和合僧、怀恶逆心出佛身血。  大慧,何谓众生母?亦即能引生贪爱之五蕴身,如生产、养育婴儿之母亲者;何谓众生父?所谓无明造业,生此受识名色六入之身者是。断除此痴爱生身之二根本者,名为杀父母;如何是杀阿罗汉?如惑眠伏於藏识中,微细不现,如鼠噬人,疮虽已愈,遇缘微发,究竟断此惑习,名杀阿罗汉;如何破和合僧?三宝中之僧乃五蕴和合之身,明了五蕴如幻不实,远离色受想行识五蕴异相和合成身之见,是名破和合僧;如何是恶心出佛身血?不明了五蕴诸法自相、共相悉是自心显现,虚幻不实,妄计有八识身,即有妄想觉知种种境界。觉境界者名为佛,以空、无相、愿三无漏智,断除八识妄觉污染,是名恶心出佛身血。大慧,以上所说是内五无间业,若有作此业者,迅即得自觉圣智,证得一乘道。  又,大慧,今更为你等说外五无间,令你及诸菩萨闻是义後,於未来世不生疑惑。何谓外五无间呢?即各教中所说之五无间业,若有作此业者,不得三解脱,唯除佛菩萨及大声闻,见其作无间业者,为规劝诱导,令其除疑悔过,以神力变现其事,如阇王杀父,身生恶疾,晦过之後,终得解脱。此等皆是化现,非是实事,若有实造无间业者,则无现身得解脱之事。只有觉了自心所现之根身器界,离我、我所虚妄分别,方能证得解脱。——选自《显密文库》网址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55095
愚钝!自然乃取字面义。《楞伽经》为吾98年所买得,诵读多年,不下百遍,汝垂髫小儿,岂能得知真传?一解,五,数也,无 ,空也,间,不及也,业,障也。二解 瑜伽九卷二页云:五无间业者:一、害母,二、害父,三、害阿罗汉,四、破僧,五、于如来所、恶心出血。三解 如无间业中说。又俱舍论十八卷一页云:五无间业,其体是何?颂曰:此五无间中,四身,一语业;三杀,一诳语;一杀生加行。论曰:五无间中,四是身业,一是语业。三是杀生,一、虚诳语,根本业道。一、是杀生业道加行。以如来身、不可害故。破僧无间,是虚诳语。既是虚诳语;何缘名破僧?因受果名。或能破故。四解 大毗婆沙论一百十九卷四页云:无间业有五种。一、害母。二、害父。三、害阿罗汉。四、破和合僧。五、起恶心出佛身血。问:此五无间业,以何为自性?答:以身语业为自性。前三、后一、身业为自性

6,妄是什么意思

拼音】:wàng 田字格中的“妄”字 【注音】:ㄨㄤˋ 【部首】:女 【笔画】:6 【五笔】:YNVF 【仓颉】:YVV 【郑码】:SHZM[1]? [编辑本段]详细解释 【副】 (形声。从女,亡声。本义:胡乱) 妄,乱也。——《说文》 不通于轻重谓之妄言。——《管子·山至数》 以人自观谓之度,反度为妄。——《贾子道术》 施妄者,乱之始也。——《春秋繁露》 妄自菲薄。——诸葛亮《出师表》 多求妄用。——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妄传伯夷。——清·黄宗羲《原君》 毋妄发。——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妄口(胡说);妄系(无故抓人入罪);妄扳平人(胡乱牵连无辜之人);妄施(随便地施恩);妄折(无原则地屈从);妄行(随便行动);妄言(乱说) 【形】 虚妄,极不真实。 妄,虚妄。——《广韵》 此言妄也。——《论衡·问孔》 故得妄誉。——《大戴礼记·文王官人》 妄见之也。——汉·王充《论衡·订鬼篇》 又如:妄誉(不实的赞美);妄诞(虚妄不实);妄执(虚妄的执念) 不法,胡作非为。 彼好专利而妄。——《左传·哀公二十五年》 若再妄求,恐非后福。——《梼杌闲评——明珠缘》 又如:妄诛(不当责罚而责罚;滥杀);妄杀(乱杀);妄作(无知而任意胡为);妄进(非分图进) 狂乱,毫无约束。 性悖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又如:妄男子(狂妄无知的男子) 荒谬,荒诞。 王因囚而问之,果妄,乃杀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妄以臆度。——清·刘开《问说》 又如:妄语(荒诞不合常理的话);妄异(荒诞怪异);妄妖(荒诞邪怪) 相当于“凡”。平庸。 人谓魏勃勇,妄庸人耳,何能为乎!——《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又如:妄庸(平庸凡劣);妄匠(平庸的工匠);妄尉(平庸的低级军官)[2]? [编辑本段]方言集汇 ◎粤语:mong5 ◎ 客家话:[梅县腔] wong3 mong3 [宝安腔] mong3 [客英字典] mong3 vong3 mong5 [海陆丰腔] wong3 mong3 mong6 nong6 [客语拼音字汇] mong3 [东莞腔] mong1 [沙头角腔] mong2 [台湾四县腔] wong3 mong3 mong5 nong5[1]? 常用词组 1. 妄称 wàngchēng [make improper claim;be so presumptuous as to call oneself…;claim oneself to be…] 狂妄地,没有根据地声称 2. 妄动 wàngdòng [rash action;impulsive (reckless,ill-considered) action] 胡乱行动 轻举妄动 3. 妄断 wàngduàn [jump to conclusion] 轻率地下结论 此事不能凭空妄断 4. 妄念 wàngniàn [wild fancy;improper thought] 邪念;虚妄的或不正当的念头 根绝妄念 5. 妄求 wàngqiú [inappropriate request;presumptuous demand] 非份的要求 不敢妄求 6. 妄取 wàngqǔ [presumptuously take] 没经过认可擅自取用 7. 妄人 wàngrén [an ignorant and presumptuous person] 无知妄为的人 8. 妄生穿凿 wàngshēng-chuānzáo [draw a forced analogy] 毫无根据地牵强解释文字或生编硬造作品 世传不真,妄生穿凿,唯按此行之,乃见其验。——《云笈七签》 9. 妄说 wàngshuō [talk nonsense] 没有根据地乱说 无知妄说 10. 妄图 wàngtú [try in vain;in a futile attempt;in the vain hope of] 狂妄地图谋 妄图从中渔利 11. 妄为 wàngwéi [commit all kinds of outrages] 胡作非为 胆大妄为 12. 妄下雌黄 wàngxià-cíhuáng [blasphemous talk;make deceitful statements (unfounded charges)] 毫无根据地谈意见、下断语 13. 妄想 wàngxiǎng (1) [entertain an extravagant hope]∶狂妄地打算;梦想 他处于怀旧的妄想中 (2) [vain hope;wishful thinking]∶不能实现的打算 (3) [vain]∶不能实现的非分之想 他的希望只不过是妄想 14. 妄言妄听 wàngyán-wàngtīng [not take sth. too seriously] 随意言之,随意听之,说者无心,听者无意 15. 妄语 wàngyǔ [tell lies;wild talk;rant] 虚妄不实的话;说假话 16. 妄自菲薄 wàngzì-fěibó [undervalue yourself;improperly belittle oneself;unduly humble oneself] 不知自重,轻视自身价值 天地生才有限,不宜妄自菲薄。——《老残游记》 17. 妄自尊大 wàngzì-zūndà [self-conceited;lump large;play the peacock] 虽无真才实学,却自命不凡,盲目骄傲自大 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后汉书》 妄的英文翻译 1.absurd; irrational2.presumptuous3.very arrogant 形声。从女,亡声。本义:胡乱 妄,乱也。——《说文》 不通于轻重谓之妄言。——《管子·山至数》 以人自观谓之度,反度为妄。——《贾子道术》 施妄者,乱之始也。——《春秋繁露》 妄自菲薄。——诸葛亮《出师表》 多求妄用。——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妄传伯夷。——清·黄宗羲《原君》 毋妄发。——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妄口(胡说);妄系(无故抓人入罪);妄扳平人(胡乱牵连无辜之人);妄施(随便地施恩);妄折(无原则地屈从);妄行(随便行动);妄言(乱说) 虚妄,极不真实。 妄,虚妄。——《广韵》 此言妄也。——《论衡·问孔》 故得妄誉。——《大戴礼记·文王官人》 妄见之也。——汉·王充《论衡·订鬼篇》 又如:妄誉(不实的赞美);妄诞(虚妄不实);妄执(虚妄的执念) 不法,胡作非为。 彼好专利而妄。——《左传·哀公二十五年》 若再妄求,恐非后福。——《梼杌闲评——明珠缘》 又如:妄诛(不当责罚而责罚;滥杀);妄杀(乱杀);妄作(无知而任意胡为);妄进(非分图进) 狂乱,毫无约束。 性悖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又如:妄男子(狂妄无知的男子) 荒谬,荒诞。 王因囚而问之,果妄,乃杀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妄以臆度。——清·刘开《问说》 又如:妄语(荒诞不合常理的话);妄异(荒诞怪异);妄妖(荒诞邪怪) 相当于“凡”。平庸。 人谓魏勃勇,妄庸人耳,何能为乎!——《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又如:妄庸(平庸凡劣);妄匠(平庸的工匠);妄尉(平庸的低级军官)

7,心经歌词说的是什么意思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想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陀,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先释经题。   "般若"是梵语,翻为智慧,也称无分别智,故非一般所说的聪明智慧而是指能照见真空实相的清净智慧,或译为妙智,是指能通达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的大智慧。   "波罗"翻为彼岸,   "密"翻为到.   多"翻为上,意即智慧观照,息妄显真,到达解脱彼岸之上。也有把"多"字解为定的,意即解脱生死烦恼之大定。   "岸"是假名,也无所谓彼此,以迷妄颠倒假名此岸;灵明觉照,假名彼岸。   "心"是指常住真心,又因般若为诸佛之母,此经又是大般若经的心要,故称心。   "经"有恒常的意思,诸佛言教,莫能改动,故曰常;又有"径"字的意思,是修行成佛必经的路径,又梵语"修多罗"译为"契经",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天台宗解释经典先讲五重玄义,即释名,辨体,明宗,论用,判教。   般若波罗密多是法,故此经是单法立名,(如佛说阿弥陀经是单人立名;妙法莲华经是法喻立名。)是以实相为体,以观照为宗(宗即修行纲要),以度苦为用,以熟酥为教相,在五时八教中,属第四般若时。佛说般若历时最长,计二十二年,带通教、别教二权理,正说圆教实理。   全经可分为七部分:一、总纲分,二、色空分,三、本体分,四、妙用分,五、果德分,六、证知分,七、秘密分。作此七分,层次清楚,纲举目张,易于理解。   一、总纲分   此分总的摄持心经主要含义,即修甚深观照法门,照见诸法皆空,出生死苦海,证无上菩提。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自在菩萨 观自在菩萨即观世音菩萨。从菩萨大悲济世,寻声救苦来说,名观世音;从菩萨智慧广大,观照无碍来说,名观自在。从悲德与智德立此二名。菩萨本地早已成佛,名正法明如来,为利济众生,现菩萨身。   观自在的观字很重要,修心关键在一观字。此观并非眼观,而是回光返照,观我非空非有、寂寂无念、了了常知的本来觉性,这是修心的总诀。所以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说:须臾之间,摄念观心,薰成无上大菩提种。又: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永处缠缚。   观心法门在初下手时,必先放下一切妄想杂念、心身世界,直下回光观看自己当下的心念,这时定觉妄念忽生忽灭,奔驰不停,要既不随逐流浪,也不著意遣除,因妄念本空,原是无可遣除的。久观纯熟,妄想分别便能逐步歇落,达于空寂。这是慧以资定,楞严经所谓: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这时要继续前进,时时处处从寂定的性体上,起观照妙用,这是定以资慧,久久便能达到定慧一如、寂照不二的地步。所以华手经说:汝等观是心,念念常生灭,如幻无所有,而得大果报。观自在便是常寂常照,了了见性,自在无碍的意思。菩萨具体称菩提萨埵。菩提译为觉,萨埵译为有情(指一切众生),合称觉有情。菩萨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自觉觉他为行愿,功行圆满,便成为福慧具足的佛陀。   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 行即修行。深般若是对浅而言。凡夫无明障覆,般若不开;二乘人只证我空,知五蕴假合,并无实我,但不明法空,不明五蕴诸法,也是缘生性空,并无实法,所以见理不彻;至于初发心下位菩萨,观力微薄,都是浅小智慧,不能叫深般若。惟有像观自在这样八地以上的大菩萨,能以甚深智慧觉照,而证入定慧圆明,自在无碍的境界。时正是寂照同时,体用不二的时候。   照见五蕴皆空 照即般若观照,见即亲自证知。菩萨依实相般若之体,起甚深观照般若之用时,证知五蕴身心等一切诸相,无不是运动变化,幻生幻灭,其性本空。实相之体,犹如镜体,五蕴诸法,比喻尘垢,般若妙智,正像镜光,观照功夫,则如磨镜,镜体本具光明,虽为尘垢所障蔽,光明不失,若用功磨擦,自然垢尽明生。楞严经所谓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 五蕴即色、受、想、行、识。凡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尘,以及宇宙间一切物质现象,都属色法,因为是有形色、质碍之物。受即感受,是五个遍行心所中的受心所,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三种。想即想像,是想心所。行即造作,是思心所。识即了别,是八识心王。这四者都是心。此色、心二法,皆是因缘所生,也即各种条件和合而有,并无自性,所谓缘生性空,故曰五蕴皆空。五蕴之性虽空,但体即真空,譬如波相虽幻,但体即是水,水与波是不一不异。这里的照见如渡船,五蕴如大海,皆空如彼岸。即依此般若渡船,渡过生死苦海,到达涅盘彼岸。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见诸相非相即照见五蕴皆空。如果照见五蕴皆空,那么自性大光明宝藏,便全体现前了。   度一切苦厄 身心痛苦不安,叫苦厄。般若不开,苦厄未除,不能叫度。苦厄归根属于心,度心只有仗甚深般若。照见五蕴本空,心便得解脱自在。凡夫不明苦厄的根源,不知五蕴的实质,更不知慧照的妙用,所以长劫沉沦于烦恼此岸。若能照见事事物物一切诸法,自性本空,就能破除我、法二种执著,不被见思、尘沙、无明种种粗细烦恼所缠缚,而能解脱分段、变易两种生死,出离世间、出世间的一切苦厄,所以说度一切苦厄。   二、色空分   此分说明五蕴诸法,与真如空性,无二无别。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里所说的色不异空等四句,正是对立统一规律,在佛教哲理上的反映。据文献报导,在现代科学领域里,已以实验表明微观粒子不仅具有颗粒性,并具有波动性(如无线电波)。正像有些科学家所指出,所谓颗粒只是场强较高的空间,其中并无一物,这不是色即是空吗?在宏观世界里,已以实验证明空生万法的论点。如天文编号为:M八七无线电波星云旋系能从非物质的无线电波区,喷出长达一万光年的光炬,其中是高速高能电子,这种从非物质之中,也即从虚空之中,能射出物质,这不是空即是色吗?心经关于色、空问题的精辟理论,正由科学实验不断证实。但这些仅是从物质世界方面,说明缘起性空,变幻无穷的情况,藉此作为比喻。实际上心经所说的涵义,则是大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所彻证的、超逻辑的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楞严经)、色空不二、性相圆融的圆觉境界!   当大弟子舍利弗,向观世音菩萨请问般若法门时,菩萨便以亲身所证答之。色不异空就是说万法因缘所生,其性本空;空不异色就是说,其性虽空,而不碍因缘和合,生起万法。故曰不异。不异就是无差别、无二相的意思,也就是不离,说明并非离色别有空,离空别有色。又进一步说明,色与空不是二法,现象与本质不二。譬如水与波不二,同是湿性。又如镜与影的关系,所现的影,就是能现的镜。空是自性本具的真空,色是自性本具的妙色。楞严经所谓色身、虚空、山河、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不但真空自性与物质不二,而且与种种心念,也是不二的,所以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即有形之相,与无形之相,都与自性无二无别。影虽多种,同为实相。总之,觉性如宝珠,五蕴如珠体所现的五色。这就说明了色空不二,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的道理,是宇宙间事事物物的真理和实相。   我们在观心、看念时,寂寂无念,即真空;了了常知,即妙有。若能于此处悟入,便能彻悟空有不二,性相不二,体用不二,寂照不二,逐步证入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法界了。   三、本体分   此分说明本来之体性,实无生灭、垢净、增减等相,无相之相,正是当人的本来面目。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菩萨又告舍利子:此五蕴诸法的真空实相亦即本觉理体,是本来无生,故亦无灭;本来不垢,故亦不净;在凡不减,在圣不增。此六字,正显示人人本具的绝对心体。此心体离一切虚妄对待诸法——人我、是非、顺逆、得失、美丑、憎爱。分别既息,则无分别之妙智,昭然现前,非空非有,无实无虚,法尔如是,所以叫本觉,或本体。   我们如能时时返照这本来不生不灭的自性,便知现前念念生灭的,无不是空华幻象,因而不取不舍,自然随顺法性,归于空寂。而念佛之人,执持一句名号,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心声相依,明明历历,念念转化习气惑业,而达到一心不乱,这正是由观照般若,而达实相般若。所以般若与净土二门,毕竟不曾分家。   四、妙用分   此分由体起用,空一切相。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文中有许多名相,先作一下解释。五蕴的蕴是积聚的意思,亦叫五阴,阴是能遮蔽真性的意思。前已讲述。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名十二处。根是能生的意思,能生六识;尘是染污的意思,能染污真性。十二处的处即方所,就是说根在内,尘在外,眼对色,耳对声,各有一定方所,也叫十二入,入是说根尘互相涉入。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即十八界。界是说各成界限。六根为内界,六尘为外界,六识为中界,六根、六尘、六识和合成十八界。此蕴、处、界三者,通常称为三科。主要为了破凡夫我执,根据对色、心所迷执的偏重,而有开合的不同。   文中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是简略之词,其内容即十二因缘,以前者为因,后者为缘,即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所以叫十二因缘。无明是过去世的无始烦恼;行是依烦恼所作的行业;这二者是过去因。识是受胎的业识;名色是在胎中尚未成形,识心叫名,胚胎叫色;六入即有了六根,就将出胎;触是二、三岁时,不识苦乐,而能接触外境;受是六、七岁时,能感受苦乐,这五者是现在果。爱是十四、十五岁时,生起强盛爱欲;取是到处求取;有是有种种新业。这三者是现在因。生是随业受生;老死是有生必有死。这二者是未来果。所以这十二因缘,包含著三世因果的道理,总不离惑、业、苦三道。凡夫是顺生死流,即从无明缘行,行缘识,顺次相缘,以至老死,是流转门。缘觉从十二因缘悟道,知生死根本在无明,故首先灭去它。灭就是尽的意思,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乃至老死亦灭,便是还灭门。缘觉观察十二因缘流转,还灭二门,了脱生死,而证辟支佛果。(辟支译为缘觉或独觉。)   四谛即苦、集、灭、道四种真理。就是说生死苦果,是由惑、业集合而生,所以说苦、集;寂灭乐果,是由修道断惑所得,所以说灭、道。苦、集是世间因果;灭、道是出世间因果。知苦便应断集,慕灭便应修道。小乘弟子闻佛声教,悟四谛理,断见思惑(简单说来,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与疑,叫见惑;贪、嗔、痴、慢叫思惑),而出三界分段生死,即阿罗汉(意为杀贼、应供、不生)。   今菩萨以般若观照,一切皆空。在真空实相中,不但凡夫所执之蕴、触、界,皆不可得,即缘觉所观的十二因缘法,声闻所观的四谛法,亦皆不可得;乃至菩萨六度万行,其能证的智慧与所得的理体,亦皆说无,即都不可执著,都归于空。若执著有智有得,仍不离法执、法见,仍有挂碍而非究竟。所以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又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不应住著于一切法,而生清净心。总之,自凡夫以至菩萨,自五蕴以及智与得,都不可取著,因诸法本空,无所得故。这正说明,此经是大乘法门,不仅破凡夫我执之病,并破二乘法执之病,乃至无智亦无得。修行到这一境界,寂照现前,了知本无生死可断,亦无涅盘可证,我法二空,一切无著,便证入大自在之境了。(无智亦无得一句,有些解释仍作为空声闻乘法,而按文势,作为空菩萨乘法,更觉圆融完备。)   经文所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此中无无明及无老死,是空去流转门,就是空生死,亦即我空;亦无无明尽以及亦无老死尽是空去还灭门,就是空涅盘,亦即法空。又经文说了许多无字。此无字是自性空、无所得的意思,如果作有无之无解,便成断灭了。   五、果德分   此分证果。以上明体、起用、空相,而证解脱之果德。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挂碍为因,恐怖为果;颠倒为因,梦想为果。菩萨依靠般若觉照,诸法空净,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惑业究竟净尽,功德究竟圆满,名究竟涅盘。这是菩萨证涅盘断德,断尽一切妄惑。不但菩萨,佛亦依于般若,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得无上正等正觉——果超九界叫无上,不偏叫正,生佛同具叫等,遍知一切叫正觉。这是诸佛证菩提智德。可见般若是十方诸佛共由之路。   六、证知分   此分说明由证果而明白了知。   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这里故知的知字,是证知,有亲见实相之妙!一切诸佛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都从此自性所出,所以称般若为咒,即以密咒来表达此真空实相。般若无所不包,所以叫大;神妙莫测,所以叫神;无所不照;所以叫明;无可比拟,所以叫无上;无与伦比,又毕竟平等,所以叫无等等。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二句,是说以智慧觉照,能转化、灭除一切惑、业、苦果,是真实不虚的,这与度一切苦厄一句前后呼应。   七、秘密分   此分是以密咒表不思议心地。   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以上是显说般若,这是密说般若,以咒总结全文。因心地微妙,不可用言语来表达,故以咒表达之。咒是佛菩萨的真言密语,所以一向不翻,如果至心持诵,便能灭罪生福,速成佛道。总之,般若观照是大法门,是诸佛之母,若能当下回光返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无住而生净心,离相而证实相,自可度一切苦厄,得真实受用。(转载)

文章TAG:妄断弥空是什么意思妄断是什么什么

最近更新

  • 衣服店用什么名字大全,服装店什么名字好衣服店用什么名字大全,服装店什么名字好

    服装店什么名字好伊秀(伊即衣,也有“伊人”的含义,秀指美观大方)涩女郎(20多岁也可以理解为涩嘛,女郎就不必说啦)独辫子(独是指时装独一无二,辫子也暗示少女{0}2,服装店名大全服装店名.....

    风水经验 日期:2023-02-13

  • 恋后面带什么字好听名字,水晶恋 在晶后面加什么字好听恋后面带什么字好听名字,水晶恋 在晶后面加什么字好听

    水晶恋在晶后面加什么字好听水晶の恋挺好听的{0}2,断卋恋亽后面加什么字好默或者宁,即斷卋恋亽↘默斷卋恋亽↘宁{1}3,cf名字恋后面加什么字好一个字尘世一生一世爱恋☆红尘血恋,血在前面{2.....

    风水经验 日期:2023-02-13

  • 1990出生什么生肖,1990年生的属什么1990出生什么生肖,1990年生的属什么

    1990年生的属什么属马啊!属马{0}2,1990年属什么生肖蛇1990年属马生肖。{1}3,九零年属什么生肖1990年生肖是属马。马{2}4,1990年出生的是属什么的87~兔88~龙89~蛇90~马是属马的马5,1990年是.....

    风水经验 日期:2023-02-13

  • 锦如名字的含义是什么,名字锦是什么意思锦如名字的含义是什么,名字锦是什么意思

    名字锦是什么意思锦:织锦,多彩,锦绣前程:前程宽广{0}2,用锦如做名字的含义是什么农家艳丽锦绣花园。不错{1}3,名字叫锦如的英文名叫什么好建议女孩名:Jane音译:简语源:古法语含义:上帝是慈悲的;少.....

    风水经验 日期:2023-02-13

  • 卖儿童衣服起什么名字大全,给童装店起名卖儿童衣服起什么名字大全,给童装店起名

    给童装店起名小鬼变身可爱宝贝馨心宠儿城堡小叮当童装吧梦小小{0}2,卖老人小孩衣服的服装店起什么名字好呢老小服饰!建议你这两衣服别混一起卖公司名:百信笔画和五行分别:6(水)9(金)此公司.....

    风水经验 日期:2023-02-13

  • 金鸡年是什么,金鸡是什么金鸡年是什么,金鸡是什么

    金鸡是什么一种鸡肋2,鸡年是什么年火年,,2017年农历是丁酉年,生肖是鸡。3,1990年是什么年1990年农历庚午年(马年)纳音:庚午(辛未)路旁土命1990年是马年,五行属性:木。4,金鸡报喜是什么意思金鸡报喜.....

    风水经验 日期:2023-02-13

  • 12月什么星座是什么意思,12月是什么星座12月什么星座是什么意思,12月是什么星座

    12月是什么星座11.23-12.21射手座.12.22-1.19摩羯座.祝你幸福!12月什么时候,可能是射手座和魔蝎座。{0}2,十二月是什么星座射手座射手12月1日-12月21日射手座12月22日-12月31日摩羯座射手.....

    风水经验 日期:2023-02-13

  • ab 血型和什么血型最般配,AB型的血和什么血型的人最配ab 血型和什么血型最般配,AB型的血和什么血型的人最配

    AB型的血和什么血型的人最配和所有血型都配,AB型的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输血,要输血时不用担心找不到血源2,AB型血需要输血的话跟什么血型相配最好是AB型的同血型的最好的如果没有的话就.....

    风水经验 日期:2023-02-13

风水知识排行榜推荐